杭世骏

杭世骏

杭世骏(1695—1773),清代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藏书家。字大宗,号堇浦,别号智光居士、秦亭老民、春水老人、阿骏,室名道古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雍正二年(1724)举人,乾隆元年(1736)举鸿博,授编修,官御史。乾隆八年(1743),因上疏言事,遭帝诘问,革职后以奉养老母和攻读著述为事。乾隆十六年(1751)得以平反,官复原职。晚年主讲广东粤秀和江苏扬州两书院。工书,善写梅竹、山水小品,疏澹有逸致。生平勤力学术,著述颇丰,著有《道古堂集》《榕桂堂集》等。

人物生平

  早年升迁

  杭世骏自幼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年轻时偶尔过访友人馆舍,见异文秘册,即端坐那里默默记下其中要点,用功之勤,可见一斑。王瞿序《道古堂集》曰:“堇浦於学无所不贯,所藏书拥榻积几,不下十万卷。堇浦枕藉其中,目睇手纂,几忘晷夕。”杭世骏经常向他人借书阅读,并与同乡梁诗正、孙灏、严在昌等人组织读书会,互相讨论学术。雍正二年(1724)考中举人,屡次赴考进士不中。雍正九年(1731年),杭世骏在主持纂修《浙江通志·经籍志》时,坚持按事实修志,然而当时文网颇密,官府修志,要删除违碍字句,因此他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曾受聘担任福建乡试的同考官。乡试的考官一般都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而杭世骏能以举人的身份担任考官,足以说明他在当时影响之大。 乾隆元年(1736),杭世骏应浙江总督程元章之荐考取了丙辰博学鸿词科,名列一等第五,授翰林院编修之职,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

  直言贾祸

  乾隆八年,久旱无雨,乾隆帝循例下诏求直言,开御史试。杭世骏以为当今皇上纳谏入流,于是贸然上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时务策》,言“意见不可先设,轸域不可太分,满洲才贤号多,较之汉人,仅什之三四,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边隅之士间出者无几。今则果于用边省之人,不计其才,不计其操履,不计其资俸。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意见轸域?”主要内容是指责朝廷用人存在偏见。他认为天下满洲人少、汉人多,而各地总督却没有一个汉人;江浙人才辈出,但在政府中多年没有人升调。虽然,他所写的内容都能切中时弊,但清朝由满洲贵族统治,一直存在着防范汉人的心理,杭世骏恰恰是触及了“满汉畛域”这个最忌讳的问题。乾隆皇帝一见之下,勃然大怒说:“满汉远迩,皆朕臣工,朕从无歧视。国家教养百年,满洲人才辈出,何事不及汉人?”杭世骏被斥“怀私妄奏”,刑部议处死刑。刑部尚书徐本极力为杭世骏求情,称“是狂生,当其为诸生时,放言高论久矣”,并不停叩头,一直把额头都叩肿了。最后,杭世骏免死革职回乡。

  刚开始得知“罪且不测”的消息时,杭世骏正在参加同僚的宴会,还没等杭世骏从震愕中回过神来,东道主已先一步作出反应,要赶杭世骏出门,免得连累自己。此后,那些所谓的同僚如同躲避瘟神一样地躲着他,“杭往话别,辄预戒阍者拒之。”唯独郑板桥写信慰问《与杭世骏书》:“君由鸿博,地处清华,当如欧阳永叔在翰苑时,一洗文章浮靡积习,慎勿因循苟且,随声附和,以投时好也。数载相知,於朋友有责善之道,勿以冒渎为罪,是所冀於同调者。堇浦词兄,燮顿首。”罢归之初,杭世骏要么闭门不出、避人如仇,要么踟躇在距家很近的吴山幽径中。但有时他又会倒载而行,招摇过市,目无旁人地大声吟唱诗句。

  家居著学

  杭世骏性格伉直,恃才傲物。他甚至与礼部侍郎方苞发生辩论,引经据典,将一向以经学自负的方苞驳得无言以对。生活上也不拘细节,不喜欢看当时的邸报(邸报是当时政府的内部文告,只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看到)。他家居著书或讲学,闲居二十年,连当地与他年龄相仿的人做到了大学士、尚书、总督等政府高官,他全然不知道。一次,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刘纶去扬州安定书院看望他。他问刘纶:“现在做什么官?”刘纶回答说:“实不相瞒,已经做了很多年大学士了。”杭世骏感到非常惊讶。事实上,杭世骏除了平时讲学以外,把其他的时间都用于著书立说上了。尽管与他同一年考中“博学鸿词科”的许多人都做了高官,惟独他一人被遣放回家,但是他著的书却是这些人当中最多的。他较著名的书就有《两浙经籍志》、《经籍志》、《榕城诗话》、《词科掌录》等。杭世骏的诗在当时更是与厉鹗齐名,尝赋《方镜诗》二十四首,在京城被传诵一时。

  乾隆十六年(1751)得以平反,官复原职。晚年主讲广东粤秀和江苏扬州两书院。▲

轶事典故

  乾隆南巡到杭州,杭世骏也参与迎驾,乾隆见了他问道:“你靠什么生活?”杭答:“臣世骏开旧货摊。”皇帝不懂,问道:“什么叫开旧货摊?”杭解释道:“把买来的破铜烂铁陈列在地上卖掉。”皇帝听了大笑,写了“买卖破铜烂铁”六个大字赐他。

  据传杭世骏为人耿介,敢于直言。时值天下大旱,乾隆特开“阳城马周科”,测验翰林院官。意在选拔人才,帮他治理国家。杭世骏在这次试卷中直言不讳,条陈建议,提出“朝廷用人”不要以满汉划线,应该泯灭“满汉之见”。“满州贤才虽多,较之汉人十之三四。天下巡抚常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也。何内满而外汉也?”还说:“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边隅之士,间出者无几。今则果于用边之人,不计其才,不计其操履,不计其资俸,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有意见畛域?”话说得恳切。

  实际乾隆开科,取治国干才,却是叶公好龙,一旦真的听到“直言”,就怒不可遏:“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复取视之”。传说人家帮他说话:他是狂士。乾隆便说:“这种狂士,只能收卖废铜烂铁!”杭世骏由是罢归田里。他回到杭州,在闹市摆了一个地摊,布招大书:

  “奉旨收卖废铜烂铁”。一时观者如堵。

  记载,乾隆问杭世骏说:“你性情改过么?”世骏回答:“臣老矣,不能改也。”乾隆问:“何以老而不死?”回答说:“臣尚要歌咏太平。”笑了笑。龚自珍《杭大宗逸事状》中则说:“癸已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湖上,上顾左右曰:‘杭世骏尚未死么?’大宗返舍,是夕卒。”不知是真是假。

作者《杭世骏》的诗文
赏析

题严光传后 其一

杭世骏杭世骏 〔清代〕

坚卧难教姓氏埋,至今严濑有高台。若为不著羊裘钓,更有何人物色来。

赏析

酬丁处士钱送江口

杭世骏杭世骏 〔清代〕

娟娟隔岸山,历历临江树。摇摇独客心,漠漠沙洲渡。

褰裳送行舟,劳子远来赴。去住各艰辛,川涂莽回互。

征侨嗟不逢,芳华怅迟暮。了思良会难,始省初心误。

纡威入晚烟,不辨烟中路。饥禽解笑人,投老去丘墓。

赏析

梵天寺

杭世骏杭世骏 〔清代〕

佛塔在何许,斗折历隤坻。蜿蜒活笔锓,一卷陀罗尼。

刺天交屹峙,拔地两崛奇。墙匡秋井塌,灵鳗无人知。

复从坏殿壁,摸认青萝碑。诠诗没榛莽,坡韵亦尘缁。

寻僧纵逸步,锉冷茶烟迟。窥颜镜元镜,乱叶堆荒陂。

凝龙睡不醒,慌惚泉眼移。苍凉催晚色,周览凄心脾。

山灵不留人,飒爽飘微飔。丹黄忽送望,奔赴恐后时。

赏析

过赵一清用东坡梁左藏会饮傅国博家韵

杭世骏杭世骏 〔清代〕

岩岩酒阵朝飞檄,兔盏鸡缸纷不一。敬容残客罢周旋,特敕当关脱名籍。

筵前棋槊镇相娱,绝胜弯弧制鸣镝。横窗秋色弄幽姿,疑有花魂呼欲出。

为怜十指费诠排,相遣双鳌破岑寂。别雕秀句写欢悰,归咏声应出金石。

赏析

秋雨 其三

杭世骏杭世骏 〔清代〕

岩扉过雨发寒皴,石色苍凉不见人。偶向翠廓閒倚拍,两枝红蓼漾秋鳞。

赏析

题陈元孝遗象 其三

杭世骏杭世骏 〔清代〕

巢覆仍完卵,皇天本至公。《蓼莪》篇久废,薇蕨采应空。

劫已归龙汉,家犹祭鬼雄。等身遗著在,泉下告而翁。

赏析

大竿岭

杭世骏杭世骏 〔清代〕

荡胸力抵江风大,云护行缠上杳冥。纳日危冈收晚翠,倚天孤障入遥青。

一竿高下中分界,七建回盘此作经。九百江关方历尽,暂抛筇杖拜山灵。

赏析

出国门作 其一

杭世骏杭世骏 〔清代〕

西风凉入祫衣轻,似促羁人出凤城。雁隔断云联远阵,马冲残月带班声。

湖山待我看秋色,驿路从头问旧名。稍喜渐能除妄想,仁祠还证古先生。

赏析

浈阳峡

杭世骏杭世骏 〔清代〕

浈水从西来,苦被山势缚。两崖峙苍深,巨石互绵络。

猛力不得骋,出坎仍

赏析

秋日独上五层楼望海

杭世骏杭世骏 〔清代〕

千级层梯宛转过,浮云栖栋下承阿。楼船濑水思杨仆,黄屋蛮荒笑尉陀。

蜃气三春侵画堞,騧夷百战息雕戈。茫茫涨海东南去,极目天涯涕泪多。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