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源禅游吴造沈香佛像及诸经,归峨嵋山 其二
袁宗道 〔明代〕
曾闻西蜀境,独有大峨殊。雪色何年岁,佛光定有无。
狖声当夜激,鸟道折云趋。远觅心初歇,应明系里珠。
曹元和邀饮灵慧寺同诸公赋
骤马出尘海,入门闻午钟。捎天树输囷,委地竹龙钟。
佛衣存古摺,僧老带山容。经案列野簌,禅板付歌童。
西日射飞阁,霞裾凌虚空。万井排蜂房,九陌喧蚊虫。
归骑踏飞沙,耳后生长风。
送杨太史使淮便道省母
淮王邸第旧称雄,玉节东来太史公。路入吴疆家尚远,客游梁苑赋还工。
云开层岭梅花碧,雨过千林荔子红。此日张筵宜寿酒,彩衣象服映帘栊。
送周太史使鲁便道寿伯母
玉节葳蕤出禁城,依依垂柳送君行。重裁东鲁灵光赋,谁似西京子墨卿。
采烛昔年传蜡凤,称觞此日借金尊。谢家况复多才子,青草池塘旧有名。
夜集大人宅偕中郎弟阅五弟时艺
良夜偕金友,高堂对玉觥。元方今老大,第五渐时名。
蜡凤当年戏,雕虫此日声。明经应似我,他事莫如兄。
岳阳纪行
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因大笑。
明日,风始定。
三日行山中,山尽有感
眼底青山爱颇真,何妨日日对嶙峋。今朝卷幔无山色,惆怅还如别故人。
赋得残月似新月
一钩曾挂暮霞里,半玦还悬晓雾中。醉起忽迷钟早晚,山行误认峰西东。
从他乌历支干换,且喜蛾眉首尾同。安得人生也似月,苍颇皓首又如童。
同惟长舅读唐诗有感
数卷陈言逐字新,眼前君是赏音人。家家椟玉谁知赝,处处描龙总忌真。
再舍肉鲸居易句,重捐金铸浪仙身。一从马粪卮言出,难洗诗林入骨尘。
登紫云山,是葛仙炼丹处
昔岁曾游此,题诗墨尚新。药炉烧芋栗,丹井长荆蓁。
鸡犬驯游子,壶觞费道人。驰驱明日事,暂浣客裾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