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宋湖州乌程人,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嘉祐四年复举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宁三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反对“青苗法”,疏谓其法乃“别为一赋以敝海内,非王道之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有《都官集》等。
陈维英(1811~1869),字硕芝,又字实之,号迂谷,清淡水厅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少时受业于庠生黄德辉、举人陈六山、拔贡郑用鉴及其长兄陈维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福建闽县教谕;咸丰元年(1851),台湾道徐宗干举为孝廉方正;咸丰九年(1859)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回籍后掌教于仰山、学海两书院。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起事,因助饷捐得四品头衔,并获赏戴花翎。晚年建读书之处于剑潭畔,名曰「太古巢」,著有《乡党质疑》、《偷闲录》、《太古巢联集》等。
陈经正,字贵一,平阳十都浦源(今苍南县龙港镇陈家宅)人。与弟陈经邦、经德、经郛俱受业二程之门(《伊洛渊源录》卷一四)。陈经邦为公元1109年(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清乾隆《平阳县志》卷一二)。陈经正长期布衣。陈经邦、陈经正兄弟二人师从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为程门之高足。为慕伊洛之学,经正、经邦与兄弟经德、经郛四人不远千里,同往洛阳受业于理学家程颢、程颐。后学成归来,建南雁会文书院。北宋崇宁二年于浦源家居前建会文阁,现旧址尚存。陈氏兄弟著作多散佚,仅存《会文阁记》、《游南雁荡山》诗。二陈墓在龟山北岙。
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福建莆田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明神宗为太子时,陈经邦选任东宫讲读官。神宗即位,他进讲经义,“明白恳切,音吐洪亮”,“仪度庄雅,进退雍容”。陈经邦的应制诗赋常常受到神宗赞赏,神宗曾亲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
陈绍文,字公载,自号中阁山人。南海人。锡子。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举人,官通判。与梁公实、欧桢伯、黎瑶石、吴而待结诗社,又同游黄才伯之门。著有《中阁集》。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四、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