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博

陈彦博

陈彦博(?~?),字朝英,福建闽县人。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庚寅科李顾行榜进士第三人。陈彦博官终贵溪令。余事不详。

陈廷言

陈廷言

元台州路宁海人,字君从。英宗至治三年中乡试,授上蔡书院山长。顺帝至元元年迁庆元路学教授,寻丁忧去。至正中累官顺昌县尹,谢病归。

陈廷藩

陈廷藩

陈廷藩,台湾县人,清乾隆间(1736~1795)府学庠生,生平不详。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余美玲撰)

陈廷璧

陈廷璧

陈廷璧(?~?),字孚卿,台湾县人,为陈廷瑜之兄。乾隆五十五年(1790)恩贡。嘉庆十一年(1806)蔡牵之乱,以守城功授六品职衔。

陈廷瑜

陈廷瑜

陈廷瑜,原名山朗,字璞庵,祁阳人。

陈廷瑚

陈廷瑚

陈廷瑚,清嘉庆年间(1796~1820)人士。生平不详。以下诗作录自石旸睢所藏陈廷瑜《选赠和斋诗集》。

陈廷桂

陈廷桂

陈廷桂,字子犀,号梦湖,又号花谷,和州人。乾隆乙卯进士,历官奉天府丞。有《香草堂诗略》。

陈廷光

陈廷光

陈廷光,太学生(《东莞诗录》卷一)。今录诗二首。

陈廷敬

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 ―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陈延龄

陈延龄

陈延龄,宁宗嘉泰间为富阳县丞(清光绪《富阳县志》卷三)。今录诗五首。

陈庸

陈庸

陈庸(一○一五~一○七七),字景回,眉州青衣(今四川乐山)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历澧州推官、潭州观察判官、雅州推官、永兴军节度掌书记。嘉祐中,知虞乡县丁父忧,终丧,数年不赴铨集。久之,调歙州判官,改知光州光山县。五十三岁时罢光山任,后家居十年,神宗熙宁十年卒。

陈康伯

陈康伯

陈康伯(1097年— 1165年4月10日[1] )南宋大臣,抗金宰相。字长卿,一字安侯,江西省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 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历官高宗参知政事、右相、左相、孝宗枢密使、左相兼枢密使。南宋时期 金兵南下侵宋,陈康伯力主抗金,危难之际,他迎眷属入临安,荐虞允文参谋军事,在采石大败金兵。病死于京城任所,归葬于弋阳县新政乡九龙岗。 宋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宝庆二年(1226年),理宗图其像于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庚生

陈庚生

陈庚生,号四老,乐清(今属浙江)人。善画。事见清《东瓯诗存》卷三。今录诗四首。

陈应祥

陈应祥

陈应祥,字知明,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徽宗政和间,试修文辅教科,授凝神殿校籍。曾被诏为高丽国教师。事见明弘治《衢州府志》卷一二。今录诗二首。

陈应元

陈应元

陈应元,新宁人。明思宗崇祯二年(一六二九)贡生,官至阳春教谕,摄阳春知县。著有《廉游》、《春游》二集。事见清乾隆《新宁县志》卷三。

陈应斗

陈应斗

陈应斗,闽清(今属福建)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特奏名。景定间通判潮州。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

陈序

陈序

陈序,字彦育,号碧岩居士,金坛(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初补封州文学,历宝应尉。二十五年(一一五五),权敕令所删定官。终保宁军节度判官。有《碧岩居士集》,已佚。《京口耆旧传》卷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陈庆镛

陈庆镛

(1795—1858)清福建晋江人,字颂南,又字乾翔。道光十二年进士。官至御史。曾疏论复起琦善等人为刑赏失措,有直声。后回籍办团练,卒于泉州团练公所。精研汉学而制行则服膺宋儒。有《籀经堂类稿》等。

陈庆槐

陈庆槐

陈庆槐,字应三,号荫三,定海人。乾隆庚戌进士,历官内阁侍读。有《借树山房诗钞》。

陈希文

陈希文

陈希文,字载道。河源人。明宪宗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举人。官武清知县、常德府知府。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