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过樊川旧居

韦庄 韦庄〔唐代〕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应刘去后苔生阁,稽阮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到樊川故地重游,秋日的夕阳照射在杜陵衰败的荒草上。
应埸、刘桢逝去后阁楼生了苔藓,嵇康、阮籍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
谁能说乱离之苦只有燕子,人生到处奔波不如鸥鸟懂得偷闲过生活。
桑田沧海的变迁没人看见,横拿着笛子流泪也于事无补。

注释
樊川: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今西安市长安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一片平川。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后,将此地封给大将樊哙,作为食邑,由此得名。
华州:据《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云:“华州,禹贡雍州之域,周为畿内之国,郑桓公始封之邑。其地一名咸林。春秋时为秦,晋界邑。长城在卅I东七十二里。或说秦、晋分境祠华岳,故筑此城。战国时属秦,魏。”华州在今日的陕西渭南、华县、华阴、潼关一带。樊川和华州均为入蜀的必经之地。
旧游:昔日游览的地方。
杜陵:在长安东南。
应刘:汉末建安文人应玚、刘桢的并称。两人均为曹丕、曹植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宾客才人。
稽阮:魏晋间著名文学家嵇康、阮籍的并称。两人均属竹林七贤。稽,当作“嵇”。
乱离:乱离之苦。惟有,只有。
解:懂,能。
千桑万海:犹沧海桑田。
空泪流:因感于人事变化无常而生悲。空,徒然。流泪于事无补所以说“空泪流力。

参考资料:

1、李 谊.韦庄集校注.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619-621
2、齐 涛.韦庄诗词笺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673-674
3、毋永利.古诗观止.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298

创作背景

  根据《过樊川旧居》题下自注“时在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作”,可知此诗是韦庄奉使入蜀时的作品,时在乾宁四年(897年)。夏承焘在其《韦庄年谱》中认为《过樊川旧居》一诗作于乾宁四年丁巳。

参考资料:

1、毋永利.古诗观止.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298
2、曹仲芯宁.韦庄入蜀及其蜀中诗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 2009.

赏析

  韦庄入蜀时的心态是非常复杂的。这从韦庄接到朝廷命令时所作的另一首诗《寄右省李起居》中可以看出。《寄右省李起居》开头两句“已向鸳行接雁行,便应双拜紫微郎”,则说明韦庄在接到朝廷征书准备入蜀一开始时是非常欣喜和激动的,但在奉使入蜀时所作的这首《过樊川故居》中却出现了一种悲观、凄凉的基调。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第一句明显是叙事和写景,“衰草”和“杜陵秋”无疑说明了创作的季节是秋季。题目中的“过”字,表达了韦庄此行的目的不是在樊川,樊川只是途经之地,“却到樊川访旧游”中的“却”字很值得体味,“却”表达的是一种违背了原计划的意思,到樊川游访并不是韦庄的原始意愿,他把奉使入蜀看成是一个机遇,但是结果却只是在樊川游玩。当时时值秋天,樊川的秋景在韦庄眼里是一片凄凉萧条。

  接着诗人以魏晋文人应玚、刘桢、嵇康、阮籍自比:“应刘去后苔生阁,稽阮归来雪满头。”极言人去楼空,苍苔入阁,老大归来,华发满头。由于诗人亲历黄巢之乱,家人离散,四处逃亡,自然触景生情,发出感慨:“谁说乱离只有燕,我今偷闲不如鸥。”燕窝被取,众燕离散,沙鸥击水,何时能歇?诗人用燕子和鸥鹭来自比,诉说了自己遭遇的家国不幸。

  十六年过去了,昔日的家园如今已是断瓦残垣。“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沧海桑田,无人看见。横笛悠扬,仪仗催发,诗人禁不住老泪纵横。韦庄一生历经宣、懿、僖、昭四代唐皇及后来的前蜀,身逢乱世,背井离乡,怀才不遇,命运坎坷。但他毕竟志向远大,人生的境遇,造就了他悲凉的诗风。

  这种感伤的情怀,在这首诗中有充分的体现。他写景状物,皆着悲色;叙事说人,更具悲情;援引典故,亦出悲声。诗人于景福二年(893年)初回长安时也有《长安旧里》一诗:“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诗中景物与人事,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神经。在唐末悲感诗作中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参考资料:

1、毋永利.古诗观止.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298
2、曹仲芯宁.韦庄入蜀及其蜀中诗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 2009.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寓言三首·其一

李白李白 〔唐代〕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滕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赏析 注释 译文

工之侨献琴

刘基刘基 〔明代〕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赏析 注释 译文

柳营曲·江上

查德卿查德卿 〔元代〕

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
赏析

【双调】蟾宫曲_冷清清人在

汤舜民汤舜民 〔元代〕

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
絮一会红娘。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间一半绣床。月儿斜,风儿细开一
扇纱窗,掩一扇抄窗。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赏析

【越调】天净沙_马谦斋园亭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马谦斋园亭

簪缨席上团栾,杖藜松下盘桓,喷玉西风脆管。雪芳亭畔,秋香一树金丸。

雪中酬王一山

瑶园树老琼枝,玉奴酒捧金卮,十二阑干倚徙。探梅人至,灞桥诗等多时。

春情

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万劫千生誓盟。柳衰花病,春风何处莺莺?

明月楼上有赠

意中千里婵娟,楼头几度团圆?灯下些儿空便。柳惊花颤,何时长在樽前?

由德清道院来杭

丹炉好养朱砂,洞门长掩青霞,又上西湖去马。放心不下,姚源亭梅花。

寒夜书事

月移影落冰池,烟消香护帘衣,枕上佳人未知,雪篝重被,小梅招得春归。

桃源洞

苍云朵朵奇峰,翠蓬隐隐仙宫,醉眼帘花儿重?小桃溪洞,刘郎不信秋风。

春晚

翠帘不卷钩闲,华堂长见门关,血指频将泪弹。玉人愁惯,杏花楼上春残。

秋感

翠萍波底游鱼,碧梧井上啼乌,独立西风院宇。相思何处?芭蕉一卷愁书。

赏析

【双调】殿前欢 钓台

徐再思徐再思 〔元代〕

钓鱼台,便齐云安稳似云台。故人同榻成何碍,太史瘦哉。三台宰相阶,百
两黄金带,万丈风波海。争如休去,胜似归来。 杨总管
  玉堂臣,经纶大展致其身。腰间斗大黄金印,志在新民。文章汉子云,韬略
吴公瑾,勋业商伊尹。一番桃李,两字麒麟。 观音山眠松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
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赏析

鹊桥仙·月胧星淡

谢薖谢薖 〔宋代〕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赏析 注释 译文

更漏子·柳丝长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