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桃源图

韩愈 韩愈〔唐代〕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
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神仙到底是有是无还非常地渺茫,桃源仙境的传说也实在是荒唐可笑。
流水盘旋绕着千回百转的山峦,这样的景象是画在生绡上的几幅图画,它们被挂在中堂。
武陵守是一位喜欢作画的人,他将桃源图题上字,装上封寄到远方京城的尚书省南宫中。
南宫先生得到画卷非常高兴,在图上挥笔题词,笔势浩荡,波浪起伏。
图画妙绝传神,文章精巧工稳,奇异的仙境也恍恍惚惚好像移到了这里。
画面上所画在山谷岩壁,上开凿建筑的房屋,房屋接着房屋,墙接着墙连绵不断。
秦朝与汉朝的衰败从来没有听说,天开地裂的变化他们也毫不关心。
远近的地方都种满了开花的桃树,盛开的桃花仿佛在川原上蒸腾出灿烂的红霞。
刚刚来到这里还思念着故乡,经过长久的时间后这里反倒变成了家园。
不知道乘船的渔人来自什么地方,根据他的不同形象人们纷纷猜测向他打听。
渔人说起了刘邦斩蛇取代了秦朝,五马南渡之后如今已是东晋的天下。
听完渔人的叙述大家都凄然感叹,自己说迁移到桃源今天已有了六百年的时间。
当年的万千事件我们都曾亲眼见过,不知到今天还有多少在流传着。
大家都争着拿出酒食来款待渔人,他们的礼节与器物都与世人大不相同。
渔人在月明之夜独宿在空空的玉堂中,骨冷魂清感觉到万念俱消,梦也不做一个。
半夜的时候听到金鸡在啁哳啼叫,太阳出来也让渔人感到怦然心跳。
在人家他还有家室之累因而不敢在此处逗留太久,最终还是怀着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离开了仙境。
船启动之后挥桨而进,再要回首仙境时,只看见一片暮色苍茫的水面。
世上一般人哪能知道桃源究竟是真是假,到如今传说此事的人也还是那些武陵的居民。

注释
眇芒:本意为细小得使人看不清楚,此指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荒唐:本意谓广大无际貌,引申 为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盘回:迂回曲折。百转:弯曲处特别多。
生绡(xiāo):用细丝织成的极薄的绫帛之类的绸布,可作画画及裱画的底布。
生绡数幅:指桃源图。
垂中堂:悬挂堂屋正中。
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市。太守:窦常(—),字中行,叔向子,弟兄五人,为长,京兆金平(今陕西兴平)人。大历十四年(年),中进士。贞元十四年(年),任淮南节度参谋,元和六年(年)征为侍御史,转水部员外郎,明年,授郎州刺史。终国子祭酒。常父子均能诗,有《窦氏联珠集》。朗州,唐属武陵郡。
好:本作美好解,此引申为善,喜欢讲。好事者,喜欢作画的人。
题封:题字捆札封贴。南宫:南宫本为南方列宿,汉用以比喻尚书省。后汉郑弘为尚书令,取前后尚书省政事,著为《南宫故事》一百卷。后又称礼部为南宫,礼部属尚书省。又唐代尚书省位置在大明宫南,习称南宫。
南宫先生:疑指卢汀,时卢为虞部郎中,属尚书省官。
之:代词,指《桃源图》。
波涛入笔:指南宫先生在图上题字,笔势浩荡,波浪起伏。
驱文辞:遣词造句,指题辞。
文工:文章精巧工稳。
画妙:图画得妙绝传神。
臻:达到极点。
异境:异地。
恍惚:好像、仿佛。
斯:代词,此处。
此句谓:指画面上所画在山谷岩壁,上开凿建筑的房屋。
四接屋连墙:房屋接着房屋,墙接着墙,即连绵不断。
千万日:年深日久,房屋愈建愈多。
赢:秦朝的国君姓赢,代指秦朝。
颠:颠覆、倒塌,指秦灭亡。
刘:汉朝的皇帝姓刘,代指汉朝。
蹶(juě):跌倒,亦指灭亡。
地坼天分:天地分开。指三国及东晋两段中国分裂割据的历史。
近远:或作远近。
蒸:同蒸,焕发。
红霞:形容红艳艳的桃花遍地盛开若天上摆布红霞。
乡邑:家乡、故里。
渔舟之子:即《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
物色:访求、查寻。
相猜:相互怀疑。
大蛇中断:指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
丧前王:指汉灭秦。
群马南渡:指西晋亡,晋君臣南渡偏安,是为东晋。
开新主:指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新政权。
“听终”二 句:指桃源中人听了渔人说世外六百年的兴亡历史,凄然伤感。秦亡至东晋太元年间渔人入桃花源的时间凡“六百年”。
几许:多少。
相馈:给酒食招待渔人。
礼数:风俗礼节。
樽俎(zūn zǔ):盛酒食的器具。
玉堂:本为宫殿的美称,也指仙人居所。此谓桃花源人所居之室,招待渔人居处。月明伴宿与无梦寐,是眼前现景,空与骨冷魂清,是感觉,合成清空幽雅之境界,妙在形肖味厚。
啁哳(zhāo zhā):杂乱的叫声。
火轮:太阳。
客:渔人。
惊:惧怕,指渔人怕与桃源中人分别。
人间有累:指人间有家人牵挂。
不可住:不能久在桃源。
苍苍:空旷迷茫貌。
烟水暮:暮色苍茫的水面。
世俗:世上一般人。宁:那能。

参考资料:

1、卞孝萱,张清华编选. 韩愈集[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4.10.第169-173页
2、(唐)韩愈著. 韩昌黎全集 上[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01.第98-99页

创作背景

  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以此题材写诗的不少,最脍炙人口者推王维《桃源行》,却把“避地”写成“出世”,“人间”换成“仙境”。韩愈首破神仙荒唐之说,疑因此而发,当写于公元814年(元和八年)后。

参考资料:

1、卞孝萱,张清华编选. 韩愈集[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4.10.第169-173页

赏析

  此诗巧妙地借王维、刘禹锡等的“桃源仙境”之说,摒排众议,指出朝代神仙之说的荒唐,认为桃园的本来面目只不过传说。全诗以议论始又以议论终,中间夹以桃源故实的铺叙与桃源图画的描绘,从而使议论新而不空,描叙平中见奇。

  王维《桃源行》只重本事,层层叙写,句句本色,不露凿痕,被后世誉为千古绝唱。后人再作,必出新意,若无意,不必重作。韩愈借桃源图画为题材,力辟神仙之说,指出“神仙有无何眇芒,桃源之说诚荒唐。”摒排众议,恢复桃花源的本来面目;桃花源不过是传说之乡、想象之境。

  韩诗所以能与王诗并肩要在有二:一是否定了前人,包括王维把桃花源写成“仙境”,而蛊人“出世”的主题。指出“神仙有无何眇芒,桃源之说诚荒唐。”这种思想在韩愈的时代是进步的,也是韩诗高出的原因。二是诗的写法与语言的运用,起结照应,道出题旨,中先叙画作案,次写本事,间议提顿,语尽铺张,通畅流利,雄浑奇伟。章法结构翻波叠浪,曲折有致。在句法上,其它七言古多用对句,而韩诗多用奇句,句法多变,形成了这首诗流利奇伟的特点。

  全诗以议论开始,以议论结束,中间夹以桃花源中的故实,既突出了议论的意义,又不显得空泛。

参考资料:

1、卞孝萱,张清华编选. 韩愈集[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4.10.第169-173页
2、汤贵仁. 韩愈诗选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37.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您喜欢
赏析

石曼卿墓表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驰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忻,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有子济、滋。天子闻其丧,官其一子,使禄其家。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茔,其友欧阳修表于其墓曰:

  呜呼曼卿!宁自混以为高,不少屈以合世,可谓自重之士矣。士之所负者愈大,则其自顾也愈重,自顾愈重,则其合愈难。然欲与共大事,立奇功,非得难合自重之士,不可为也。古之魁雄之人,未始不负高世之志,故宁或毁身污迹,卒困于无闻。或老且死,而幸一遇,犹克少施于世。若曼卿者,非徒与世难合,而不克所施,亦其不幸不得至乎中寿,其命也夫!其可哀也夫!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几股湘江龙骨瘦

金章宗金章宗 〔宋代〕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颁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顾太清顾太清 〔清代〕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赏析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赏析

鹧鸪天(任静江经略安抚日元夕奉亲出郊)

邹应龙邹应龙 〔宋代〕

彩结轻车五马随。倾城争出看花枝。笙歌十里岩前去,灯火千门月下归。
莲炬引,老莱衣。蛾眉无数卷帘窥。谁知万里逢灯夕,却胜寻常三五时。
赏析

玉楼春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井花暖处新阳动。节物撩人添倥偬。寒齑冰齿晕轻澌,败絮粟肌慳短梦。
文章彻了成何用。闷拨炉灰窥饭瓮。寻思已得到春时,预把五穷连夜送。
赏析

长相思令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花下愁。月下愁。花落月明人在楼。断肠春复秋。
从他休。任他休。如今青鸾不自由。看看天尽头。
赏析

似娘儿(残秋)

赵长卿赵长卿 〔宋代〕

橘绿与橙黄。近小春、已过重阳。晚来一霎霏微雨,单衣渐觉,西风冷也,无限情伤。
孤馆最凄凉。天色儿、苦恁凄惶。离愁一枕灯残后,睡来不是,行行坐坐,月在回廊。
赏析

浣溪沙(去荆州)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方舡载酒下江东。箫鼓喧天浪拍空。万山紫翠映云重。
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作笺我欲问龙公。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