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
七闽冠盖盛繁华,白首温陵独寄家。爱客尚悬高士榻,隐居唯种故侯瓜。
归魂杳杳乡林晚,旅榇迢迢驿路赊。谁料别来成叹逝,九原长望使人嗟。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童趣
沈复 〔清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南吕】一枝花_买笑银筝暗
曾瑞 〔元代〕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张养浩 〔元代〕
小桃红·春闺怨
乔吉 〔元代〕
红芍药·人生百岁
王观 〔宋代〕
贺新郎·往事何堪说
刘学箕 〔宋代〕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宋代〕
蓦山溪·自述
宋自逊 〔宋代〕
谒金门·风丝袅
纳兰性德 〔清代〕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温庭筠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