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
朝捐初服制袈裟,暮扫尘踪便出家。钵洗维摩溪上月,心依支遁寺前霞。
林端引水时浇枣,雨后烧山学种茶。待得蒲团成烂草,少林枯树也开花。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和前人韵
辛弃疾 〔宋代〕
【南吕】梧桐树南
郑光祖 〔元代〕
【南吕】一枝花 离闷
贯云石 〔元代〕
蝶恋花·落落盘根真得地
王国维 〔近现代〕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叶梦得 〔宋代〕
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邓廷桢 〔清代〕
酒泉子·楚女不归
温庭筠 〔唐代〕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宋代〕
永遇乐·落日熔金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