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寄宿石塘庵,与居人道定西侯往事

张煌言 张煌言〔明代〕

汉腊谁留十五年,琴亡岛屿尚苍然;野人偏爱甘棠树,义士犹吟「华屋篇。」

海有浮鸥怜后死,村无眠犊忆前贤。请看缑岭今宵月,可得将军勒马还!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猜您喜欢
赏析

和杨民瞻韵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拄杖闲题祖印来,壁间有句试参怀。
从来歌舞新罗袜,不识溪山旧草鞋。
赏析

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赏析

对酒五首 其二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代文论选段

佚名佚名 〔先秦〕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赏析 注释 译文

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

纪昀纪昀 〔清代〕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风帘燕舞莺啼柳

牛峤牛峤 〔唐代〕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杨无咎杨无咎 〔宋代〕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蒋春霖蒋春霖 〔清代〕

云气压虚栏,青失遥山,雨丝风絮一番番。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
华发已无端,何况花残?飞来蝴蝶又成团。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

陆游陆游 〔宋代〕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