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明代〕
岩随茅屋过荆扉,水落溪田刈稻稀。赤坂度山泥滑滑,青松出谷雾霏霏。
寒帷北下聊吾事,逐禄南中亦昨非。稍喜云开还在眼,香炉石耳自晴晖。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元代〕
踏莎行·元夕
毛滂 〔宋代〕
贺新郎题阙
白朴 〔元代〕
朝中措
张抡 〔宋代〕
沁园春
刘氏 〔宋代〕
点绛唇
石孝友 〔宋代〕
好事近(寿刘须溪)
邓剡 〔宋代〕
点绛唇(武都静林寺妙峰亭席上作。假山前引水,激起数尺)
步蟾宫
汪存 〔宋代〕
摊破丑奴儿(冬日有感)
赵长卿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