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为儿时,家塾在堂隅。日昳读书罢,归时慈母娱。
八岁就外傅,《鲁论》初咿唔。九岁五经毕,文义颇不疏。
十岁读《礼经》,古句忘崎岖。十一背慈训,茕茕失母乌。
十二出门游,奔走能跨驴。是时从大人,来往神愉愉。
大人授《孝经》,命儿自写书。儿写书不成,满纸如墨猪。
左右反覆视,心气惨不舒。低头清泪落,仰头但嗟吁。
大人顾谓儿,儿心一何愚。写书非大难,儿心姑徐徐。
心定手不误,尔盍仰视予。侵晨执笔写,写成日裁晡。
儿乃破涕笑,喜笑东西趋。取书呼儿来,此书义当摅。
读书读其义,此书学根株。儿默听此教,跪受当前除。
朝夕执书读,爱重同球图。读罢藏之笥,亵见惧点污。
儿今又写书,写书忽痛呼。儿有六岁儿,儿已十年孤。
昔时一卷书,岁时常宝储。今日写此帙,吞声泪沾裾。
昔写今亦写,今日迥自殊。昔泣今亦泣,两泣不相如。
昔写虽丑恶,嬉戏称凤雏。今写好似昔,谁与正瑕瑜。
昔泣实恃爱,貌郁神不痡。今泣复何益,泪眼空为枯。
哀哉一卷书,写罢还踟蹰。儿亦呼其儿,学不在五车。
但求孝悌性,敬爱理不虚。亦不在荣达,名誉播九区。
但求守吾身,战战保发肤。儿有弱小甥,神采清且都。
七岁痛陟岵,似续守门闾。此书大义在,此诗非烦纡。
儿复呼其儿,试诵与尔姑。尔姑闻此诗,哀痛犹茹茶。
尔内外兄弟,敬谨相友于。立身与显亲,毋苦不肖吾。
潘德舆(1785~1839)清代诗文家、文学评论家。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庭居士、三录居士、念重学人、念石人,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性至孝,屡困州举。道光八年,年四十余,始举乡榜第一。大挑以知县分安徽,未到官卒。诗文精深,为嘉、道间一作手。有《养一斋集》。弟子以鲁一同最著名。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