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居里倾千壶,两年为客偿宿逋。城东日日添酒垆,城西时时出酒徒。
城东酒楼一十六,城中少年出相续。酒翁叹息酒妪愁,可惜少年皆远游。
少年谁最狂,雅数孙与黄。就中短赵差有检,结束身手趋吟场。
东风吹春入酒楼,当时年少百不忧。三更酣春楼上头,红烛光满楼前洲。
骑龙弄凤世不惊,只有酒家知姓名。城东城西路回惑,只有酒家门径识。
酣嬉落魄非可常,一朝饯我束急装。浓云浮江雨暗海,海风吹人颜面改。
离家岂独无酒筵,太息总无诸少年。出门各历路万千,前后差喜皆游燕。
酒徒十辈五得官,余者不免谋饥寒。孙郎苦恋里中乐,昨亦襆被辞江干。
新春忽梦晴溪曲,暗识溪南草应绿。醉尉衙前碧月圆,蘋风乍转春流足。
花枝纵好酒纵醇,我识一城无酒人。岂惟花发无酒人,兼恐减却楼头春。
春去春复来,春情忽然失。朱颜变苍颜,黄金铸不得。
君不见,少年虽归非昔日,又有城东少年出。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