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清代〕
荥阳城,高百尺,因阜筑城如铁色。汉王夜出城西门,荥阳以东属楚人。
惜哉一鹿抵死争,食肉不足思分羹。当时若翁幸不烹,乃火纪信燔周生。
嗟嗟两烈士,殉主亦殉名。我行天下历州七,奇险无若荥阳城。
君不见,荥阳城,值太平;排百雉,无一兵。司关午卧门掩扇,百战古城今下县。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日渐长赠周殷二判官
白居易 〔唐代〕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张孝祥 〔宋代〕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纳兰性德 〔清代〕
上西平·送杜叔高
辛弃疾 〔宋代〕
水调歌头·盟鸥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水调歌头(饶风岭上见梅)
王质 〔唐代〕
相见欢(薄霜)
瑞龙吟(寿吴丞相·寿词)
陈允平 〔宋代〕
满庭芳(上张紫微)
石孝友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