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瀰祝融汪,嘘噏鹑火房。房中一都会,番禺为纪纲。
二山虽卷石,亦为南岳宗。层楼何穹然,作冠玉山冈。
五重若棋累,势与云低昂。屹屹出崇堞,盘基何堂皇。
绝地无根株,茎台四相望。虚无若蜃气,含吐朝霞中。
日月互穿穴,玲珑贯榑桑。飞榱袅千尺,悬栋森成行。
随风或远近,岳立仍中央。神明所凭依,奠我勾蛮疆。
楼南何所见,牂牁浮青苍。万里作南渎,崩奔从夜郎。
三江汇惊涛,海珠扼其亢。浮沉一地脯,险若三门当。
潮汐苦相沓,秋咸水益涨。鱼蟹负阴火,与蚌争胎光。
水怪纷往来,一一交精爽。番舶逐鳌呿,倏忽非乘风。
帆穿吞舟鱼,自口出中肠。自谓黑山中,安知非溟洋。
瑰货所委输,辐辏交三城。小者牛头舶,大者独木樯。
我舰空飞云,莫敢与颉颃。纷纷白黑艚,视之犹凫跄。
楼北何所见,白云连北邙。蜿蜒自衡岳,孕精岣嵝峰。
丹台矗鹤舒,石室开龙骧。菖蒲翳溪路,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