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清代〕
岁何可守乃守岁,老大尚为儿女事。岁去重关不能闭,岁何须饯乃饯岁。
一尊甫陈万感至,醒眼闷看司命醉。平生媚灶苦不工,坐令三十弥困穷。
何人设祀黄羊丰,家拥金穴身三公。仰天愁睇青濛濛,但见斗柄春回东。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双调】水仙子 隐者
宋方壶 〔元代〕
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薛昂夫 〔元代〕
山坡羊·大江东去
【越调】寨儿今_春晚次韵红
张可久 〔元代〕
【越调】柳营曲
乔吉 〔元代〕
更漏子·对秋深
孙光宪 〔五代〕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唐多令·柳絮
曹雪芹 〔清代〕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唐代〕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