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九峰下,跬步临胜境。循除环佩声,满庭松桂影。
宦游阻幽寻,每若龟引颈。十年旅京华,万里走闽岭。
归怀寄清梦,投檄期子请。向来兵火作,此地偶无警。
馀生集百忧,负郭耕二顷。新交浸已疏,旧学谋复整。
功名一灰灺,毁誉两蛙黾。抱拙与世违,退缩甘远屏。
杜关绝外游,但欲俗缘省。兹山乃故人,雅契相与永。
登临富泉石,采掇足芹荇。下瓢酌甘芳,日汲谢瓶绠。
胡为久不到,有愧稚川井。仲弟绝俗姿,好勇先我骋。
新诗纪清赏,得句颇彪炳。艰难见鸰原,岁月侵晚景。
相期老丘壑,不复叹土梗。梁溪寒可渔,蓑笠同舴艋。
宁如六一翁,终日思汝颍。方兹筑吾庐,跧伏念前眚。
面山开小阁,制度阒深靓。山气日夕佳,爽致当共领。
夜久霜露寒,星月光囧囧。冷然欲御风,岂惮广寒冷。
邻钟韵更幽,皓鹤唳方儆。深炷一炉烟,宴坐得三省。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