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宋代〕
靡靡步康衢,喋喋问流俗。谁将今日财,愿易来世福。
休论身善恶,佛眼重金玉。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殿前欢·楚怀王
贯云石 〔元代〕
满江红·斗帐高眠
佚名 〔宋代〕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妆
李珣 〔五代〕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韦庄 〔唐代〕
卖花声·雨花台
朱彝尊 〔清代〕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
温庭筠 〔唐代〕
渔父词(其五)
王谌 〔南北朝〕
画堂春
石孝友 〔宋代〕
诉衷情
张元干 〔宋代〕
谒金门
赵长卿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