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大圆鉴,莹澈靡瑕垢。清光溢寒蟾,碧井窥古甃。
冰池绝埃尘,玉璧无肉好。不知何年铸,款识杂篆籀。
冷然照肝胆,况烛须眉秀。英英张公子,辍赠意独厚。
使我正衣冠,更以别妍陋。嗟予罹百忧,半世困驰骤。
苍浪齿发衰,已觉成老丑。幸兹置宽闲,闭户念往咎。
冠攲与佩落,颠倒散襟袖。平生遭谤谗,白黑坐分剖。
逝将杜德机,渐可塞智窦。岂徒齐美恶,端欲一昏昼。
鉴焉何所施,无乃虚授受。聊持戏凤匣,藏此蟠螭纽。
精光秘不露,犹使魑魅走。讵逃鹦鹉形,时作蛟龙吼。
君看方寸间,此物谁蔽覆。灵台湛虚明,广博含宇宙。
纤毫莫凝结,万象悉笼囿。宁随古今移,不逐面目皱。
人人各具足,一一谢雕镂。无尘安用拂,表里自通透。
诸佛亦何为,四智此为首。祖师持出游,法器久已就。
那将清净眼,更入烦恼蔀。随缘梦幻中,坐阅蛮触斗。
本来妙明心,一念證无漏。持此还寄君,试问承当否。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