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风动日夜,游子绝河山。一别十年流,四方几时还。
忆子旅江外,过余抚林鬝。晓色竹晻霭,春容杏阑珊。
阳坡鸣赤鸡,阴馆来白鹇。文义相剖析,宴歌亦循环。
吴星逐梦变,楚月带愁弯。自来燕蓟中,相望汉沔间。
初传教下郡,或道钓清湾。起居虽未悉,声闻已难攀。
明圣御八极,震惊折群奸。登贤弥制断,进士严刊删。
倒泽起游泳,搜空集翻翾。斯时麟见郊,绝世骥在闲。
岂期脱布衣,复得联朝班。始疑迹异方,卒见意俱閒。
惟此冰雪壶,近当云雾关。纪载竹帛藏,润色丝纶颁。
储才藏地閟,抽思刮天悭。固当让俊逸,焉得委疏顽。
物化岂堪玩,仙栖庶可扳。寤寐在灵岳,徬徨愧尘寰。
碧草蒙涧沚,青霞冠云鬟。长生愿不负,竟往事无艰。
常闻羽人言,颇落俗士颜。早伐九节杖,倚之听潺湲。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蔽貂裘。
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