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新月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晚妆梳罢,又手执画笔。镜中,你的纤纤柳眉,是否正如窗外的一弯新月。回首天边,烟雨正朦胧,让人看不分明的,是藏在烟雨后的一弯新月。
这样的夜空,不需要有星星,和我一起守着永恒誓言的。是你,是在星海飘摇的一弯新月。寂静的夜,寂寞的小楼。茫茫人间,你我同样的哀愁。想必也如天边的那弯新月。

注释
晚妆:女子梳理晚妆。
纤眉:纤细的柳眉。
准待:准备等待。
分明:清楚。
不胜:不甚分明。
守取团圆:本指等到月圆时,这里双关,另一层意思是与意中人团圆。

参考资料:

1、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404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纳兰为亡妻卢氏所作。词中“莫教星替”之语出自李商隐的《李夫人》,李商隐借吟咏他人之事,抒发自己的忠贞志意。“月没”是指他的妻子王氏已死,而自己不愿以星代月,无心续弦。纳兰引出此语,同是表达妻子已死,自己心中的爱情也随之离开。虽然天人永诀,仍然寄希望于和妻子片刻的团圆。

参考资料:

1、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404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新月,比喻拟人,巧妙别致,颇有风格。

  上片正面描写,通过比喻拟人表现新月。看那天边初生的新月,像一位美貌绝伦女子,正临镜梳妆时用那画笔画出的一条弯弯的眉毛。要等到夜色中的烟雾消散后,天空澄澈,那时才能看见这一轮新月的美丽——然而细雨烟中,不甚了然,满目还是一片迷蒙。上片虽主要写的是新月,却还应注意到一点,也就是情感上的表现。本来花了很长时间、很多心思,好好化了一番晚妆,要等有人来欣赏自己,然而“准待分明”时,却发现“和雨和烟两不胜”,竟然不能看清这美貌,如何不让人悲伤。这里将新月拟人化了,比成一位女子,弯弯的眉毛高高翘起,好像女子皱眉不高兴似的。但实际的情感从下片可知并不单单是新月的悲伤,而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下片从侧面描写新月,并且把情感也从新月落到人身上了。不要让星星替代了新月,让它们成为这漫漫黑夜的主角,须慢慢坚持,总会有变成玉盘圆月的那一夜。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月,下片写人,最后一句“天上人间一样愁”将上下两片、天上人间联系起来,情景交融。

  这首词中“红楼”可以有多种解释。一种是红色的楼房,如史达祖《双双燕》中:“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洪升《长生殿·偷曲》:“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两句中的“红楼”都是指这个意思。第二种解释是富贵人家中,女子居住的闺房称为“红楼”,如白居易《秦中吟》:“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王庭珪《点绛唇》词:“花外红楼,当时青鬓颜如玉”。第三种解释是旧事妓女居住的地方,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载:“二卿有此才貌,误落风尘,翠馆红楼,终非结局,竹篱茅舍,及早抽身。”当然还有《红楼梦》之所谓“红楼”,大概是由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缘故,这“红楼”应是第一种意思。

  至于此首词中“红楼”的意思,向来应该是第二种,富贵家庭中女子的闺房,因为这符合词人的总体风格以及社会环境。事实上,明清以来,文人的诗词中妓女的成分已经远少于唐宋,原因就在于唐宋妓女一般是艺伎,她们多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或更歌善舞,或长于填词写诗歌,所以那时文人多喜欢来往其间;然而明清以来,妓院就成为真正的烟柳之地,文化氛围也消失殆尽,艺伎就不是主流,文人也不齿于此了。所以从这两方面看,纳兰性德这里的红楼应该是第二种意思,或者是第一种。

参考资料:

1、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404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您喜欢
赏析

斋居春久感事遣怀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斋戒坐三旬,笙歌发四邻。
月明停酒夜,眼暗看花人。
赖学空为观,深知念是尘。
犹思闲语笑,未忘旧交亲。
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
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
事事皆过分,时时自问身。
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赏析

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赏析 注释 译文

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

纪昀纪昀 〔清代〕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赏析

【双调】湘妃怨

卢挚卢挚 〔元代〕

西湖

湖山佳处那些儿,恰到轻寒微雨时。东风懒倦催春事,嗔垂杨袅绿丝,海棠花偷抹胭脂。任吴岫眉尖恨,厌钱塘江上词,是个妒色的西施。朱帘画舫那人儿,林影荷香雨霁时。樽前歌舞多才思,紫云英琼树枝,对波光山色参差。切香脆江瑶脍,擘轻红新荔枝,是个好客的西施。苏堤鞭影半痕儿,常记吴山月上时。闲寻灵鹫西岩寺,冷泉亭偏费诗,看烟鬟尘外丰姿。染绛绡裁霜叶,酿清香飘桂子,是个百巧的西施。梅梢雪霁月芽儿,点破湖烟雪落时。朝来亭树琼瑶似,笑渔蓑学鹭鸶,照歌台玉镜冰姿。谁僝僽鸱夷子,也新添两鬓丝,是个淡净的西施。

赏析 注释 译文

黑漆弩·游金山寺

王恽王恽 〔元代〕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伎,唐人例有音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其词曰:

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赏析 注释 译文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胡世将 〔宋代〕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元好问元好问 〔金朝〕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
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
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
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
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
呼?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
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赏析

沁园春(铙镜游吴中)

陈人杰陈人杰 〔宋代〕

易得仲宣,难得世间,有刘景升。叹男儿未到,鸣珂谒帝,此身那免,弹铗依人。橘自盈洲,莸难共器,一榻相看如越秦。元龙者,独门前有客,胸次无尘。
君今重莅诗盟。载弄玉飞琼车后行。过鸱夷西子,曾游处所,水云应喜,重见娉婷。张禹堂深,马融帐暖,吟罢不妨丝竹声。松江上,约扁舟棹雪,同看梅春。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