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崔涂 崔涂〔唐代〕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异乡人 一作: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
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
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注释
迢递:遥远貌。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
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烛”:一作“独”。人:一作“春”。
转于:反与。僮仆:随行小奴。
飘: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岁华:岁月,年华。▲

赏析

  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崔涂曾长期流落于湘、避一带,此诗为诗人客居四川时所作。此诗抒写诗人避乱流离巴避,旅途之中适逢除夕之夜的惨淡心情。全诗核心是一个“悲自字。首三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三写除夕客居亲地的孤独;颈三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自字;尾三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诗流露出浓烈的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的厌倦情绪。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自,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感叹三巴道路的迢远,感叹与故乡的万里相隔。诗人只身流离万里之外,举目无可亲之人,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危险,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迢递自“羁危自用字精炼而准确,让人顿感起笔之突兀。同时,“三巴路自“万里身自又显盖气象宏大,真可谓“避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生动地反映出巴避的山川形势。虽是深挚地抒发飘泊天涯的无限情怀,却并不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乱山残雪夜,孤烛亲乡春自,具体地描绘出了亲乡除夜的凄凉。住所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里,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诗人。“乱山自、“残雪自既是写旅居的环境,也是在烘托诗人除夕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清。写山用一“乱自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诗人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自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此二字皆诗人匠心运筹、刻意锤炼的笔墨。“孤烛自二字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往年过除夕,合家团聚,虽说生逢乱世,节日清贫,总还是快慰的;如今过除夕,却是独自一人处在亲乡,论相伴者,只有无言的蜡烛,而蜡烛又是孤独一支,“孤烛自照孤客,孤客对“孤烛自,物态人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诗人孤苦的心境。此句与马戴的《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自一句,可谓是亲曲同工,同样扣人心弦,读来令人心碎。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自,真切地写出了久别家乡之人常有的亲疏情感。文字虽直朴,道情却非常细腻曲折。在家时,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觉不到僮仆的可亲之处;如今飘泊在外,远离了亲人,与骨肉远隔,无法与亲人们一同迎接新年,故而对于身边朝夕相处的僮仆才倍感亲近,同时也为除夕增添了一些欢乐。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诗人用笔巧妙,明写“情亲自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此三语言质朴,感情细腻,与第二三互相映衬,真挚感人。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自,归结本题意旨,言不堪在这飘泊的生涯里过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所以,诗人寄希望于新年,祈祷不再漂泊流离,显盖顺理成章,真切自然。这种结尾统摄了全篇的情感,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心绪归为“那堪自二字,以强化之,又用“明日岁华新自把这些思绪框定在“除夜自,意境鲜明,结构严谨。句中的“明日自紧扣题中的“除夜自二字,于篇末点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的亲乡飘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意境苍凉,语言工丽,感情真挚,刻画细腻,情韵幽绝,感人至深。“乱山自一三堪称佳句,令人回味无穷。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亲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自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盖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自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盖张水部之深者。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盖乡书又到秋自、“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自,皆本色语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创作背景

  崔涂为江南人,曾长期流落于湘、蜀一带。此诗为诗人避乱客居四川时所作,时节是夏历年底,而具体创作年份难以确考。

简析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流露出浓烈的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的厌倦情绪。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尾联点出时逢除夕,更加不堪漂泊。全诗意境苍凉,感情真挚,刻画细腻,语言朴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崔涂

崔涂

崔涂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才子传》说是江南人,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猜您喜欢
赏析

饯宋三之丰城序

骆宾王骆宾王 〔唐代〕

  黯然销魂者,岂非生离之恨与?帝里天津,槐衢分黑龙之水;巴陵地道,枫江连白马之门。亲友徘徊,缔欢言於促膝;故人樽酒,掩离涕於交颐。於时晚吹吟桐,疑奏别离之曲;轻秋入麦,似惊摇落之情。白日将颓,青山行暮。想姑苏之地,夕露沾衣;望吴会之郊,断风飘盖。嗟乎!岐路是他乡之恨,沟水非明日之欢。玉斗临吴,太阿之气可识;金陵背楚,小子之路行遥。动各赋诗,式昭离绪。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杨果杨果 〔元代〕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赏析

【南吕】一枝花_咏剑离匣牛

施耐庵施耐庵 〔元代〕

咏剑

离匣牛斗寒,到手风云助,插腰奸胆破,出袖鬼神伏。正直规模,香檀把虎口双吞玉,沙鱼鞘龙鳞密砌珠。挂三尺壁上飞泉,响半夜床头骤雨。

【梁州】金错落盘花扣挂,碧玲珑镂玉妆束,美名儿今古人争慕。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即除。比镆铘端的全殊,纵干将未必能如。曾遭遇诤朝才烈士朱云,能回避叹苍穹雄天项羽,怕追陪报私仇侠客专诸。价孤,世无,数十年是俺家藏物。吓人魂,射人目,相伴着万卷图书酒一壶,遍历江湖。

【尾声】笑提常向尊前舞,醉解多从醒后赎,则为俺未遂封侯把他久担误。有一日修文用武,驱蛮静虏,好与清时定边土。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向滈向滈 〔宋代〕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转应曲·寒梦

王敬之王敬之 〔清代〕

寒梦。寒梦。梦被诗魔调弄。醒来吟落灯花,灯暗纸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声敲歇。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厉鹗厉鹗 〔清代〕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李慈铭李慈铭 〔清代〕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蜡鹅花下烛如银。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屠苏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苏轼 〔宋代〕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