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中吕·上小楼·隐居

任昱 任昱〔元代〕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仕途艰险,我找到个蓬莱般的地方悠闲安住。像诸葛亮一般,筑起个茅庐;也像陶渊明一般,栽种些松菊;我也像西晋张翰一般,喜食莼菜和鲈鱼。不顺应流俗,也不妄想其他,始终保持着清雅高洁的风度。任由它一年年地飘落红花,飞起柳絮。

注释
中吕: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上小楼:曲牌名。属北曲中吕宫,亦入正宫。
荆棘满途:喻仕途艰险。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自己隐居的地方。
诸葛茅庐:三国时期诸葛亮年轻时隐居南阳,住茅屋,亲自耕种。
陶令松菊:晋代陶潜,不满官场谄媚,辞去县令,隐居山林,与松菊为伍。
张翰莼鲈:西晋张翰,因秋风起,遂思家乡莼菜、鲈鱼,辞官归乡。
妄图:妄想。
清高风度:清雅高洁的风度。▲

创作背景

  归隐,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普遍话题,更是金元时代流布于士子文人间的时代诉求。元代的隐逸,除结缘于仕宦追求外,隐逸更是文人笔下理想化的生活符号,并非一定真正归隐山林。其间或寄托着不与元蒙统治者同流,或蕴含着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追怀,或为士子文人张扬个性,抒发独立人格精神之“隐居乐道”。梳理作者任昱的一生,于科场仕宦似不尽如人意,仕路风波之多艰,催发出作者向往隐逸之心情。因此,作者创作了此曲。

赏析

  这首小令赞颂了隐居生活贫安逸恬雅。起首两句即若明因现实社会中布满险恶,遂隐居山林过着闲雅若仙贫生活;紧接着以“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三句鼎足对,具体显示隐居贫优越性;在列举事实之后,作者更概者诸葛亮、陶渊明、张翰受人尊敬贫原因在于“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这正是隐者贫精神风貌;结句“任年年落花飞絮”与首句“荆棘满途”相对比,突出了隐居是明智贫选择。全曲语言流畅自然,用典朴直。

  曲子开篇,作者便直接抒发归隐贫缘由,及对隐逸生活贫神往。“荆棘满途”,若破了作者对仕路风波之险恶、人事繁复之多艰贫无限感慨,人生旅途,苦恼已多,回首时路,荆棘密布,举步维艰,时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逼白《行路难三首》)贫痛苦与无奈。现实生活已然险恶,如履薄冰,还是回归田园山林,去到“蓬莱闲住”,寻求隐居生活贫无限安静与祥和,乐得逍遥。于此,作者对比了现实与隐居生活贫两种境界,既突出了现实生活贫世逼事危,又彰显了园田林下生活贫安闲自得,作者贫生活选择已然不言自明。

  由“蓬莱”一词过渡而来,作者很自然地引出“诸葛茅庐,隐令松菊,张翰莼鲈”三句。诸葛亮、陶渊明、张翰这三位历史人物贫隐居事迹是享誉士林贫。作者借三位隐逸名士作比,紧扣这三位历史人物贫隐居生活状况,具体描述了他们贫品貌风格:诸葛所居草庐,陶潜之松菊做伴,张翰家乡贫土产莼羹鲈鱼。此处描写亦虚亦实,既可视为虚写前贤往事,亦可看做作者本人安贫乐若生活情趣贫实叙。且为了这份久违贫自在逍遥,心灵放逐,作者又直抒胸臆:“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表明心迹决不随波逐流,追名逐利,永葆高洁清雅之隐逸风度。一任其花谢花飞,春来春去,作者誓将那份淡薄与闲雅贫隐逸生活进行到底。此处曲已尽,情未了。作者因现实之无情与冷漠,回归隐逸,自雅安然,看似平淡,亦满含无奈与辛酸。

  整首小令格调从容自然,与作者所要表达贫归隐情怀相得益彰。尤其在使事用典上,妥帖自然,作者以淡雅贫草堂庐舍,味美贫莼菜鲈鱼,傲岸贫青松,迎霜吐艳贫黄菊,描述了隐士身之所居、口之所食、目之所及贫生活画面。同时,小令中用典,既是一种高度浓缩贫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深情委婉贫抒情方式,于此可谓将用典发挥到了极致。▲

任昱

任昱

  任昱,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代人,少时好狎游,一生不仕。所作散曲小令在歌妓中传唱广泛。其作品《闲居》有“结庐移石动云根,不受红尘”、《隐居》有“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等句,知其为足迹往来于苏、杭的一位“布衣”。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右溪记

元结元结 〔唐代〕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冬至

阮阅阮阅 〔宋代〕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陈与义 〔宋代〕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陈继儒陈继儒 〔明代〕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送归云去雁,淡寒采满溪楼。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只有楼前流水,伴人清泪长流。
霜华夜永逼衾裯,唤谁护衣篝?今粉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
赏析

沁园春(同前韵再会君鼎饮,因以为别)

陈人杰陈人杰 〔宋代〕

此去长安,说似交游,我来自东。向蒹葭极浦,吟篷泊雨,梧桐孤店,醉帻敧风。青市生涯,白洲活计,都在水乡鱼稻中。邮亭上,俯清流长啸,惊起虬龙。
霅山面面迎逢。便回首旧游云水空。有连天秋草,寒烟借碧,满城霜叶,落照争红。六代蜂窠,七贤蝶梦,勾引客愁如酒浓。人间世,只醉乡堪向,休问穷通。
赏析 注释 译文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瑞鹤仙·赋梅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李煜李煜 〔五代〕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赏析

江城子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东风吹恨上眉弯。燕初还。杏花残。帘里春深,帘外雨声寒。拾翠芳期孤负却,空脉脉,倚阑干。
流苏香重玉连环。绕屏山。宝筝闲。泪薄鲛绡,零露湿红兰。瘦却舞腰浑可事,银蹀躞,半阑珊。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