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张若虚〔唐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裴回 一作: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水波荡漾千万里,春天的江上哪里没有明亮的月。
江水曲折地绕着芳草丰茂的原野流淌,月光下的春花晶莹洁白。
月光皎洁,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
江边是谁最先看到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临人间的?
人生一代一代地没有穷尽,而江上的月亮却年年都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送走流水。
天上的白云如游子的白帆悠悠远去,给青枫浦边的思妇留下无尽的相思之愁。
哪家游子今晚坐着小舟飘荡江湖?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徘徊不去的月光,应该照耀在思妇的梳妆台上。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也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却不能互通音信,我希望追随月光去照耀着你。
鸿雁不停地飞翔也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幽潭,可惜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春天随着奔流的江水逐渐消逝,江潭上的那轮落月又一次向西倾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汀(tīng):沙滩。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穷已:穷尽。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只见、仅见。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人: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相闻:互通音信。
逐:追随。
月华:月光。
文:同“纹”。
闲潭:幽静的水潭。
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潇湘:湘江与潇水。
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赏析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庚、霰、真)──细微级(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解读一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

解读三

  诗从被写出来的那刻起,沉淀的就是其本身写者的心情。后人,纵使有多高深的造诣或者怎样的心情的历史性重叠,都没有办法真正的解释。所以,现在我写这篇文,充其量就是挖掘一点我自己情绪的断章,凑不上什么赏析。——题记

  春江花月夜的诗评泛滥,网上什么版本的都有,若是此时我再浓墨于其字词运用的引经据典,大概就逃不出捡人剩下的落魄甚至会遭蒙抄袭的嫌疑。所以作罢,写写我的理解就够了,所谓托物言志或者抑扬顿挫之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留给有水平的大家去做吧。

  春江花月夜的长度还算适中,可是为了把自己融入进里,也着实花了我不少功夫。阅诗,最忌讳的就是读,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进而不同的语调流转,都有极大的可能让诗原本的意境面目全非。人和人之间,不是这么容易便能驾驭了彼此的心情。所以我选择抄写,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里行间,感情毫无预兆地就漫溢了出来。

  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堆里,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归于乐府,带有乐府诗一贯的情愫,缕缕歌章唱的都是诗人曲婉的离愁,通篇白话文一般的浅显,不需要任何的注解,一个离人立于江岸的形象便跃然印入眼帘。我看见他背着双手,傲然地仰头望向无垠的汪汪白水,赞叹自然的浩淼荡漾,心意空洞眼神苍白如昼,流露出了怎样的一种哀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水边,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的呱噪和海鸟的悲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扰的安静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归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娆。月色美,在诗人的乡思离愁里,却如蚌体内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诗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影倒映,水波涟漪,却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月笼春江千万里,我却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见家舍屋顶的袅袅炊烟!就连江边的芳甸也因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发现月亮其实和自己一样孤独。明月爱慕着春江,却苦于时空蹁跹,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地映照着白水,不离不弃。就如诗人自己一样,望这长水,只期盼能望见家中玉帘后的牵挂。

  又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无奈人与天的绝对力量悬殊,明月一岁一千年,看尽人情的薄凉锦暖,世人却伴月初生,望月临终,至死了也看不透自然的玄妙。可他又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类啊,年华如水去而不返却繁衍生息绵延久长,看着江月,总该有看尽的一天。诗人天真的自我安慰,“哀而不伤”,与李白的《把酒问月》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人举目而眺,“有乘扁舟为客者,有登楼而伤别者”,更有自己不可尽言的思念。他似乎还看见了家中“妆镜台”前的同样思念他的女子,辗转反侧,苦于月色的柔情更添了她的愁思。那多情的女子,多想随明月光华一起,“逐月华流照君”,瞬思闲就能流转到意中人的身侧。可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跃深水,只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功。“;尺素在鱼肠,存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长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思念。

  对于“水成文”,其实我还有别的理解。诗人的思念,望穿了秋水,也望成了幻觉,他好像看到了鱼跃激起的水纹里有远方传来的书字,一篇思愁蔓延水面,情深亦如水。

  全诗到这里,我的激情大约也到了个终点。近乎审美疲劳,后面的内容,已经不足以翻起我的思绪。

  月复西斜,海雾徒生,潇湘碣石,江树摇情。就以这个“摇”字作为最后的看点,“月华摇晃,树影婆娑,人心起伏,月摇,树摇,人心亦在摇”。诗人在江边站至夜深,江风骤起,他看岸上的树舞起,好像是在代替谁回应着他的思念,也好像是因为树枝沉甸甸地挂满了他的思念,于是他情不自觉地心中悸动起来,再也平静不下来。只好就此收了笔。 ▲

赏析二

逐句分析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整体把握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后世影响

  《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诗人所借用。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它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诗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在意境和结构方面,江天一线,皎月一轮,白云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绰约的人影,孤独的明月楼,又以其形的对比,构成线条的旋律,赋予此诗以绘画美。作者又以夜的寂静为背景,把人们臆想中的海潮声、江流声、捣衣声、凄凉的雁叫声与游子思妇的叹息声,巧妙地编织成声音的旋律,赋予此诗以音乐美。此诗的这些美感对现代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不同,却是最有名的。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简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七言歌行佳作,此诗沿用了陈隋乐府的旧题。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笔触,以江景为背景,以月为主体,描绘出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诗中融入了游子、思妇的真挚情感和离情别绪,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意识。它突破了梁陈宫体诗的局限,创造出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诗、画、哲融为一体。其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唱诵的经典之作。此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其艺术成就之高可见一斑。

张若虚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

杨果杨果 〔元代〕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轻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赏析

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

关汉卿关汉卿 〔元代〕

楔子

(冲末扮徐茂公引卒子上,诗云)少年锦带挂吴钩,铁马西风塞草秋。全仗匣中三尺剑,会看唾手取封侯。某姓徐,双名世勣,祖居京兆三原人也。幼习儒业,颇看诗书。自降唐以来,谢圣恩可怜,特蒙委任为军师,诸将皆出吾下。今因山后定阳刘武周不顺俺大唐,刘武周不强,他手下有一员上将。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此人使一条水磨鞭,有万夫不当之勇。今奉圣人的命,着唐元帅领十万雄兵,某为军师,刘文静为前部先锋,在美良川交战,被俺统兵围住介休城。唐元帅数次招安敬德,此人不肯降唐,回言道:"某有主公刘武周,现在定阳,岂肯降汝!"某忽思一计:着刘文静直至沙沱,使一反将计,将刘武周首级标将来了。某今日即将刘武周首级,请唐元帅直至城下,招安敬德走一遭去来。(下)(净扮尉迟敬德引卒子上,诗云)幼小曾将武艺攻,钢鞭乌马显英雄。到处争锋多得胜,则我万人无敌尉迟恭。某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也,辅佐定阳刘武周麾下。某使一条水磨鞭,有万夫不当之勇。今因唐元帅领兵前未与我相持,在美良川交锋。某与唐将秦叔宝交战百余合,不分胜败。某因追赶唐元帅到此介休城;谁想他倒下座空城,被唐兵围住,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有唐元帅数次招安,我怎肯降唐?左右,城上看着!若有唐兵来打话呵,报复某家知道。(下)(正末扮唐元帅同徐茂公引卒子上,云)某姓李,名世民,见为大唐元帅。如今领兵在美良川,与尉迟敬德交战,被我将敬德引至介休城中围住。军师,某若得敬德投降俺呵,觑草寇有如翻掌耳。(徐茂公云)元帅数次招安敬德,他言称道有他主公刘武周在沙陀,他不肯背其主。某今使一反将计,着刘文静直至沙陀,把刘武周首级标将来了也。(正末云)军师,此计大妙!咱就将着首级招安敬德去来。(徐茂公云)早来到城下了也。兀那小校,报与您那尉迟恭说,俺唐元帅请他打话。(卒子报科,云)喏,报的将军得知;有唐兵在城下,请打话哩。(尉迟云)我与他打话去。(做上城科,云)唐元帅,你有何话说?(徐茂公云)敬德,你见俺雄兵围的铁桶相似,你若肯降唐呵,着你列座诸将之右;你若不降呵,俺众兵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提起这城子来摔一个粉碎!你自寻思咱。(尉迟云)徐茂公,你说的差了也。可不道一马岂背两鞍,双轮岂碾四辙,烈女岂嫁二夫?俺这忠臣岂佐二主?见有我主公在定阳,我怎肯投降你?(徐茂公云)将军,你主公刘武周己被我杀了也;你不信,有首级在此。(尉迟云)俺主公有认处:鼻生三窍,脑后鸡冠。你拿首级来我看咱。(徐茂公云)小校,将秋千板吊上那首级去,着他认。(做吊上,尉迟做认科,云)晦,原来真个是俺主公首级。可怎生被他杀了也?(做哭科)(徐茂公云)将军,你主公已是死了,你不投降,更待何时?岂不闻"高鸟相良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佐"?背暗投明,古之常理。(正末云)敬德,你若肯投降呵,我奏知圣人,将你重赏封官;你若不降呵,俺这里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你如何飞得出这介休城去?(尉迟云)晦,谁想我主公被他杀了!我待不降呵,如今统着大势雄兵,我又无了主人,可不道"能狼安敌众大?好汉难打人多!"罢、罢、罢,唐元帅,我降可降,你依的我一件事,我便投降。(徐茂公云)休道一件事,便是十件也依的,你说。(尉迟云)等我主公服孝三年满时,我便投降您。(徐茂公云)军情事急,怎等三年?等不得!(尉迟云)既然这等呵,等三个月孝满,可投降。(徐茂公云)也等不得。(尉迟云)罢、罢、罢,男子汉势到今日,也一日准一年。等我三日,服孝满,埋殡追荐了我主公之时,那其间我大开城门投降,何如?(正末云)将军此言有准么?(尉迟云)大丈夫岂有谬言?你若不信,将我这人关枪、深乌马、水磨鞭、衣袍铠甲,您先将的去,权为信物;三日之后,我便投降也。(徐茂公云)既是这等,你可将来,小校收了者。(正末云)军师,似尉迟恭这等一员上将,端的世之罕有!(徐茂公云)元帅,果然是好一员虎将也!(正末唱)

【仙吕】【端正好】他服孝整三年,事急也权做那三日。此事着后代人知:则这英雄能尽君臣礼。待他投降后,凯歌回,卸兵甲,载旗旗,还紫禁,到丹墀,做个龙虎风云会。(同下)

(尉迟云)谁想俺主公死在唐将之手!一壁厢做个木匣儿,一般埋殡了。主公,则被你痛杀我也!(下)


第一折

(尉迟引卒子上,云)某尉迟恭。今日是第三日也。小校,大开城门,待唐兵来时,报复某家知道。(卒子云)理会的。(正末同徐茂会上,云)军师,今日第三日了,尉迟敬德敢待来也。(徐茂公云)元帅贺喜,今日却收服一员虎将也!(正末云)军师,投至俺得这尉迟恭,非同容易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天数合该,虎臣囚在迷魂寨;请的他来,似兄弟相看待。

【混江龙】因窥关隘,自从那美良川引至介休来。俺想着先王有道,后辈贤才。若不是周西伯能求飞虎将,谁把一个姜太公请下钓鱼台?他可也几曾见忽的旗展、豁的门开、冬的鼓响、当的锣筛?投至得这个千战千赢尉迟恭,好险也万生万死唐元帅!到今日回忧作喜,降福除灾。

(云)军师,传下军令,着大势雄兵摆的严整者。(徐茂公云)众将都与我刀剑出鞘,弓管上弦,把七重围子摆的严整!(正末唱)

【油葫芦】传将令疾教军布摆,休觑的如小哉,则他这七重围子两边排。(徐茂公云)元帅,量敬德一人,兵器袍党鞍马俱无,怕做甚么!(正末唱)虽然他那身边不挂犭唐猊铠,腰间不系狮蛮带,跨下又无骏马宛,手中又无器械;你觑那岩前虎瘦雄心在,休想他便肯纳降牌。

(卒子报科,云)报元帅得知,尉迟敬德来降了也。(尉迟做绑缚跪科,云)量尉迟恭只是一个粗鲁之夫,在美良川多有唐突,乞元帅勿罪!(正末云)将军既已归降,便当亲解其缚。(徐茂公做解科)(正末唱)

【天下乐】纵使有铁壁银山也撞开!哎,你个英也波才,休浪猜,你既肯面缚归降,我也须降阶接待。请将军去了服,罢了哀,俺今日与将军庆贺来。(尉迟云)元帅请坐,受尉迟恭几拜!(做拜科)(正未云)将军清起。(尉迟云)量尉迟恭有何德能,蒙元帅这般宽恕!敢不终身愿随鞭镫?(正末唱)

【那吒令】看尉迟人生的威风也那气概,腹隐着兵书也那战策,可知道名震着乾坤也那世界。俺这里虽然是有纪纲,知兴败,那里讨尉迟这般样一个身材!

(尉迟云)元帅,岂不闻"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正末唱)

【鹊踏枝】说话处掉书袋,施礼数傲吾济。据着你斩虎英雄,不弱如那子路、澹台。则怕俺弟兄每心不改,可不道"有朋自远方来"?

(云)左右,将酒来,我与将军递一杯咱。将军满饮一杯!(把酒科)(尉迟云)元帅先请!量尉迟恭无过是人武夫,着元帅如此重待!则一件:想当日在赤瓜峪与三将军元吉相持,打了他一鞭;今日尉迟恭降了唐,则怕三将军记那一鞭之仇么。(正末云)将军但放心。某如今奏知圣人,自有加官赐赏,谁敢记仇?(唱)

【寄生草】你道是赤瓜峪与咱家曾会垓,马蹄儿撞破连环寨,鞭梢儿早抹着天灵盖,也则为主人各占边疆界。这的是桀之犬吠了帝尧来,便三将军怎好把你尉迟怪?

(尉迟云)韩信弃项归刘,萧何举荐,挂印登坛;想尉迟恭虽不及韩信之能,料元帅不弱沛公之量也。(正未唱)

【后庭花】你是个领貔貅天下材,画麒麟阁上客。想当日汉高祖知人杰,俺准备着韩淮阴拜将台。把筵宴快安排,俺将你真心儿酬待。则要你立唐朝显手策,立唐朝显手策。

【青哥儿】呀,据着你英雄、英雄慷慨,堪定那社稷、社稷兴衰。凭着你文武双全将相才,则要你扫荡云霾,肃靖尘埃。将勇兵乖,那其间挂印悬牌,便将你一日转千阶,非优待。

(徐茂公云)元帅,俺如今屯军在此,差人往京师奏知圣人,说尉迟恭降了唐也,圣人必有加官赐赏哩。(正末云)军师,你与三将军在此看守营寨,某亲自见圣人奏知,就将的敬德将军牌印来也。(徐茂公云)这等,元帅领二十骑人马去路上防护者。(正未唱)

【赚煞】则今日赴皇都、离边塞,把从前冤仇事解,直至君王御案上拆,一件件禀奏的明白。便道不应该,未有甚汗马差排,且权做行军副元帅。(云)军师,(唱)你与我整三军器械,紧看着营寨;则我这手儿里将的印牌来。(下)

(徐茂公云)元帅去了也、敬德将军,咱与你营中去来。(尉迟云)军师,想敬德降唐,无寸箭之功,元帅去取某印牌去了;我必然舍这一腔热血,与国家出力,方显其尽忠之心也。(诗云)我背暗投明离旧主,披肝沥胆佐新君。凭着我乌锥马扶持唐社稷,水磨鞭打就李乾坤。(下)


第二折

(净扮元吉同丑扮段志贤、卒子上,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出的朝阳门,便是大黄庄。自家不是别人,三将军元吉是也。这个将军是段志贤。我哥哥唐元帅领兵收捕刘武周,与尉迟交战,被我将尉迟引至介休城,将军兵围住。我则想杀了这匹夫,不想俺哥哥收留了他。如今俺哥哥亲自去京师奏知圣人,要与他加官赐赏。兄弟,你可知我恨他?(段志贤云)三将军,你为何恨他?(元吉云)兄弟也,想前此一日在赤瓜峪,我与尉迟交战时,他曾打了我一鞭,打的我吐血数里。他如今可降了唐,我这冤仇几时得报?(段志贤云)三将军,要报这一鞭之仇也容易。(元吉云)哥,你有甚计策?(段志贤云)如今唐元帅往京师去了,你守着营寨。你唤尉迟恭来,寻他些风流罪过,则说他有二心,将他下在牢中,所算了他性命。等唐元帅回来时,则说他私下领着本部人马,还要回他那山后去,被我赶上拿回来,下在牢中。那厮气性大的,这一气就气杀了也。这个计较可不好那?(元吉云)此计大妙!你那里是我的哥,便是我亲老子也设不出妙计来。左右那里?唤将尉迟恭来者!(卒子云)尉迟恭安在?(尉迟云)某尉迟恭。自从降了唐,有三将军元吉呼唤,不知甚事,须索走一遭去。(卒子报科,云)敬德来了也。(元吉云)着他过来。(见科,尉迟云)三将军,呼唤敬德那厢使用?(元吉云)敬德,你知罪么?(尉迟云)敬德不知罪。(元吉云)你刬地不知罪哩?你昨日夜晚间,和你那本部下人马商量,还要回你那山后去,是么?(尉迟云)三将军,想敬德初降唐,无寸箭之功,唐元帅如此重待,又去京师奏知圣人,取我牌印去了,某岂有此心也?(元吉云)这厮强嘴哩,左右,把这匹夫下在牢中去。(卒子拿科)(尉迟云)罢、罢、罢,我尉迟恭当初本不降唐来,都是唐元帅、徐茂公说着我降唐;今日将我下在牢中。这元吉当初在赤瓜峪,我曾打了他一鞭,他记旧日之仇,陷害我性命。天也,教谁人救我咱?(下)(段志贤云)三将军,此计何如?(元吉云)老段,好计!我如今分付看守的人,则要死的,不要活的。若是死了尉迟恭,则显我老三好汉。凭着我这一片好心,天也与我个条儿糖吃。(下)(外扮单雄信上,云)某单雄信是也。幼习韬略之书,长而好武,无有不拈,无有不会。使一条狼牙枣槊,有万夫不当之勇,在俺主公洛阳王世充麾下。今有唐元帅无礼,要领兵前来偷观俺洛阳城,更待干罢!是俺奏知主公,就着俺统领十万雄兵,擒拿唐元帅走一遭去。大小三军,听吾将令!(诗云)他逞大胆心怀奸诈,入洛阳全然不怕。若赶上唐将元戎,我和他决无干罢!(下)(正末上,云)某唐元帅。自从收捕了尉迟恭,某自往京师奏知圣人去。来到这途中,后面尘土起处,兀的不有人马赶将来也!(徐茂公慌上,云)某徐茂公。自从唐元帅去了,不想元吉思旧日之仇,如今把敬德下在牢中;我须亲赶唐元帅回来,救敬德之难。兀那前面不是元帅?元帅且住者!我有说的话。(正末云)军师,你为何赶将来?(徐茂公云)自从元帅去了,不想三将军记旧日之仇,如今把敬德下在牢中;诬言他有二心,思量重回山后去。若是敬德有些好歹,显的俺等言而无信了。因此一径的赶元帅回去,救敬德之难也。(正末云)军师,我观敬德岂有此心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是他新,咱须旧,没揣的结下冤仇。你道他尉迟恭又往那沙陀走,咱可也慢慢的相穷究。

【滚绣球】他有投明弃暗的心,拿云握雾的手,休猜做人中禽兽,论英雄堪可封侯。凭着他相貌搊、武艺熟,上阵处只显示的他家驰骤;都是我几遭儿抚顺的情由。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怎肯做背义忘思那死回?干费了百计千谋?

(徐茂公云)元帅,你且休往京师去,疾回营中救敬德去来。(正末云)咱便回营救敬德去也。(下)(元吉同段志贤上,诗云)我元吉天生有计谋,生拿敬德下牢国。只待将他盆吊死,单怕他一拳打的我做春牛。自从把尉迟下在牢里,我则要所算了他性命;又被这不知趣的徐茂公左来右去打搅,怎生是好?(段志贤云)三将军,你不知,如今了师见你把敬德下在牢里,亲自赶唐元帅去了。(元吉云)不妨事。便唐元帅回来问我时,我自有话说。(正末同徐茂公上,云)可早来到营门首也。左右接了马者。(徐茂公云)报复去,你说唐元帅同军师下马也。(卒子云)喏,有唐元帅同军师下马也。(段志贤云)如何?我说军师赶元帅去了也。(元吉云)不妨事,我接待去。(见科,云)呀,哥哥来了也,请坐!(正末云)三将军,敬德安在?(元吉云)哥哥,你说敬德那厮?他是个忘恩背义的人。想俺怎生看待他来,刚刚你去了,他领着本部人马,夜晚间要私奔,还他那山后去。早是我知道的疾,我慌忙领着些人马赶到数里程途,着我拿得回来。我待杀坏了,争奈元帅你可不在,且一他下在牢中,则等元帅回来,把这厮杀了罢!若不杀了他,久已后也是去的。(正末云)兄弟,我观敬德敢无此心。(元吉云)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他怎生背了刘武周投降了俺来?这等人到底不是个好的,不杀了要他何用?(正末云)兄弟,投至俺得这敬德呵,非同容易;你若杀了他,可不做的个闭塞贤路么?(元吉云)元帅,想昔日刘沛公手下英布、彭越、韩信,立起十大功劳,后来萧何定计课了英布,够了彭越,斩了韩信。你道三个将军有甚么罪过,尚然杀坏了;量这敬德打甚么不紧!趁早将他哈喇了,也还便宜。你若早些结果了他,哥也,我买条儿糖谢你。(正末云)兄弟,你则知其一,不知其二。(唱)

【倘秀才】那一个彭越呵,他也曾和舍人出口;那一个韩信阿,他也曾调陈豨执手;那一个英布呵,他使一勇性强占了九州。可不道"千军容易得,一将最难求"?怎学那萧何的做手?

(徐茂公云)元帅,你只唤出敬德来,多问他详细,便见真假。(正末云)这也说的是。小校,唤将敬德来。(元吉云)拿将敬德来!(尉迟带枷上,云)事要前思,免劳后悔。想当日降唐之后,唐元帅往京师去了;不想三将军元吉他记我打了他一鞭之仇。将我下在牢中。不期唐元帅半路回来,我今见元帅去。(见科)(尉迟云)元帅,可不道招贤纳士哩。(正末云)三将军,敬德有何罪,将他下在牢中?(元吉云)元帅,你不知:自你去后,他有二心,领着他那本部人马,要往本处山后去,早是我赶回来。想敬德我有何亏负他来?(尉迟云)元帅,三将军记那一鞭之仇,敬德并无此心!(正末云)既然这般,我亲释其缚。我欲待往京师奏知圣人,取将军牌印来;谁想将军要回去。可不道"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尉迟云)我敬德并无此心!(正末云)军师,安排酒果来。(元吉云)倒好了他!他有二心。要回山后去,这等背义忘恩,又饶了他;不杀坏,又与饯行,那里有这等道理!(正末唱)

【脱布衫】他厮知重不敢抬头,我再相逢争忍凝眸?君子人不念旧恶,小人儿自来悔后。(云)左右,将酒来。我与敬德递一杯送行。(把酒科,云)将军满饮一杯。(唱)

【小梁州】我这里亲送辕门捧玉瓯,将军你莫记冤仇。(云)左右,将一饼金来。(卒子云)金在此。(尉迟云)元帅要这金做甚么?(正末云)将军,(唱)这金权为路费酒消愁。指望待常相守,谁承望心去意难留!

(尉迟云)我敬德本无二心,元帅既然疑我,男子汉既到今日,也罢,也罢!要我这性命做甚么?我不如撞阶而死!(正末扯科,云)哎,敬德又说无此心,三将军又是那样说。(向元吉云)兄弟,如今我也难做主张。叫你那同去赶那敬德的军士们来,我试问他一番;待他说出真情来,便着敬德也肯心服。(元吉背云)这个却是苦也!他那里曾走,我那曾赶他?他便走我也不敢赶他去。如今叫军士们说出实话来,却是怎了?也罢,我有了!(回云)哥哥,你差了也。那时节听的这厮走了,还等的军士哩?我只骑了一匹马,拿着个鞭子,不顾性命赶上那敬德。他道"你来怎的?"我道:"你受我哥哥这等大恩,你怎逃走了?你下马受死。"他恼将起来,咬着牙拿起那水磨鞭,照着我就打来。哥哥,那时节若是别个,也着他送了五星三;谁想是你兄弟老三,我又没甚兵器,却被我侧身躲过,只一拳,珰的一声把他那鞭打在地下,他就忙了,叫"三爷饶了我罢"。我也不听他说,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着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尉迟云)那有这事来?(正末云)敬德他一员猛将,如何这等好拿?我且问军师咱。(向茂公云)军师,你听者,想是敬德真个走来?(徐茂公云)敬德也是个好汉;三将军平却是个不说谎的。(元吉云)我若不说谎就遭瘟。(徐茂公云)如令与元帅同到演武场,着敬德领人马先走,着三将军后面单人独马赶上去.拿的转来,这便见三将军是实;拿不来便见敬德是实。(元吉背云)老徐却也忒泼赖!这不是说话,这是害人性命哩。(正末云)此说最是。(元吉云)那时也只乘兴而已,幸者不可屡侥。哥哥要饶他便罢,不消来勒掯我、(尉迟云)三将军也不消恁的,我如今单人独马前行,你拿第来,你提的住,我情愿认罪;你刺的死,我情愿死。(元吉笑科,云)我老三不是夸口,我精神抖擞,机谋通透,平日曾怕那个?我和你便上演武场去。(入场,敬德先行科,元吉刺槊被夺、坠马科)(元吉云)我马眼叉。(换马,如前科)(元吉云)我手鸡爪风儿发了。(又赶,如前科)(元吉云)俺肚里又疼,且回去吃钟酒去着。(正末云)元来如此!敬德,则今日俺与你同见圣人去来。(尉迟云)这般呵,谢了元帅!(正末唱)

【幺篇】我和你如今便往朝中奏。(尉迟云)则是三将军记那一鞭之仇。(正末唱)将从前事一笔都匀。(元吉云)我也不和他一般见识。(正末唱)将军你莫愁,从今后体辞生受,则要你分破帝王忧。(卒子慌上报科,云)喏,报的元帅得知:有王世充手下前部先锋单雄信特来索战。(尉迟云)元帅,那单雄信只消差三将军去拿他,也不用多拨人马,只一人一骑包拿来了。(元吉云)何如?我道你也服了我老三的手段。(正末云)是。就拨五千人马,着兄弟做先锋,与我擒拿单雄信去来。(唱)

【上小楼】你道是精神抖擞,又道是机谋通透;雄信兵来,索要相持,你合承头。想着你单鞭的拿敬德,这般夸口,又何况那区区洛阳草寇。

(元吉云)适才你兄弟说耍,当真就差我交锋去?(做叫疼科,云)哎哟!一时间肚疼起来,待我去营中略睡一睡。(做出科,诗云)老三做事忒搊搜,差去争锋不自由。如今只学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下)(尉迟云)元帅,想尉迟恭初来降唐,无寸箭之功,情愿引领本部人马与他交锋去。(正末云)不必将军去,我正要看洛阳城池。如今领百十骑人马,同段志贤打探,就观看洛阳城去。(唱)

【幺篇】我正待看洛城、窥战守,因此上息却征鼙,偃却旗幡,减却戈矛。(尉迟云)元帅休小觑了单雄信。他人又强,马又肥,使一条狼牙枣木槊,有万夫不当之勇。若只是这等,恐怕有关。(正末云)不妨事。(唱)虽然他人又强,马又肥,也拚的和他歹斗,难道我李世民便落入机彀?

(徐茂公云)既然这般,元帅你要观看他洛阳城,元帅先行,我与敬德将军随后来接应元帅来。(正末云)军师说的是。我与段志贤先行,军师与敬德随后来接应者。(尉迟云)我就跟的元帅去,可不好那?(正末唱)

【随煞尾】则这割鸡焉用牛刀手,小将那消大帅收?管教六十四处征尘一扫休,十八处改年号的出尽了丑。(徐茂公云)元帅,这一去则愿你鞭敲金镫也。(正末唱)那时节将军容再修,将凯歌齐奏,你可也早些儿准备安排着这个庆功的酒。(下)(段志贤云)虽然如此,还要与三将军一别。三将军安在?(元吉上,云)我适才到营帐里打的一个吨,这肚就不疼了。正待要去厮杀,我哥哥便等不得,自家去了。(段志贤云)三将军、军师勿罪,我同元帅先去也。(元吉云)老段,则要你小心在意者。(段志贤下)(徐茂公云)三将军,你领兵合后,我与敬德先接应元帅去来。(元吉云)军师先行,我在后领兵再来接应你。敬德,据理来饶你不得;看俺哥哥面上,你且寄头在项。此一去若有疏失呵,我不道的饶了你哩!(尉迟云)三将军,别人不知,你可知我那水磨鞭来。我这一去遇着那单雄信呵,只着他鞭稍一指,头颅早粉碎也。(诗云)舍生容易立功难,谁似吾家力拔山?则这水磨钢鞭一骑马,不杀无徒誓不还。(徐同下)(元吉云)我要杀了这匹夫来,不想俺哥哥回来救了。也罢,我这一去好歹要害了他。若杀了敬德呵,才报的我这一鞭之仇!军师着我做合后,我只是慢慢的去,等他救应不到,必有疏失,岂不是一计?(下)


第三折

(单雄信跚马引卒子上,云)某单雄信是也。听知的唐元帅领着段志贤观看我洛阳城,更待于罢!某领三千人马赶去来。(下)(段志贤珊马上,云)某段志贤。我唐元帅观看他洛阳城,不想单雄信领兵赶将来了,怎好也?(单雄信赶上科,云)段志贤及早下马受降!(调阵科)(段志贤云)我近他不的,跑、跑、跑!(下)(单雄信云)这厮走了也,更待干罢!不问那里赶将去!(下)(正末跚马上,慌科,云)怎生是好?我正观看洛阳城,不想撞着单雄信领兵赶将来。段志贤不知在那里,可怎生是好?(单雄信上,云)李世民少走!你那里去?及早下马受降!(正来唱)

【越调】【斗鹌鹑】人一似北极天蓬,马一似南方火龙;他那里纵马横枪,将咱来紧攻。他急似雷霆,我疾如火风;我这里走的慌,他可也赶的凶。似这般耀武扬威,争强奋勇!

【紫花儿序】我恨不的胁生双翅,项长三头;他道甚么"体走唐童"。恰便似鱼钻入丝网,鸟扑入樊笼,匆匆。马也,少不的上你凌烟第一功,则要得四蹄那动!只听的喊杀声声,更催着战鼓逢逢。(单雄信云)赶入这榆科国来了也。你待走的那里去?(正末唱)

【耍三台】待把我征马宛纵,残生送。(徐茂公珊马慌上,云)兀的不是元帅!(做揪雄信科)(徐茂公云)将军且暂住一住!(单雄信云)我道是谁,元来是徐茂公。你放手!(正末唱)呀,元来是军师茂公!(徐茂公云)元帅,你快逃命走!(单雄信云)徐茂公,你放手!(正末唱)他道我已得命好从容,且看他如何作用。则要你拿云手紧将袍袖封,谈天口说转他心意从。你便是骗英布的隋何,说韩信的蒯通!(单雄信云)徐茂公,你放手!往日咱两个是朋友,今日各为其主也。(徐茂公云)将军,看俺旧交之情。(单雄信云)你两次三番则管里扯住我。罢!我拔出剑来,你见么?我割袍断义,你若再赶将来,我一剑挥之两段!

(徐茂公云)似此可怎生了也!(正末唱)

【调笑令】见那厮不从,支楞楞扯出霜锋,呀,我见他尽在嘻嘻冷笑中;我见他割袍断袖绝了朋情重,越恼的他忿气冲冲。不争这单雄信推开徐茂公,天也,谁搭救我这微躬?

(徐茂公云)不中!我回营中取救军去来。(下)(单雄信云)徐茂公去了也。李世民,你及早下马受降!(正末云)我手中有弓可无箭。兀那单雄信,你知我擅能神射,我发箭你看!(单雄信云)他也合死!手中有弓无箭,量你到的那里!(正来唱)

【小桃红】手中无箭慢张弓,频把这虚弦控。元来徐茂公临阵不中用!(敬德跚马上,叫云)单雄信慢走!(正末唱)则听的语如钟,喝一声响亮春雷动。纵然他有些耳聋,乍闻来也须怕恐!(尉迟云)单雄信勿伤吾主!(正末云)元来是敬德救我哩!(唱)高叫道"休伤俺主人公"。

(单雄信云)那里走将这个卖炭的来?这厮报马单鞭,量你何足道哉!

(尉迟云)单雄信休得无礼!(做调阵科)(正末唱)

【秃厮儿】尉迟恭威而不猛,单雄信战而无功。我见他格截架解不放空,起一阵杀气黑濛濛,遮笼。

【圣药王】这一个枪去疾,那一个鞭下的猛,半空中起了一个避乖龙。那一个雌,这一个雄,王吉玎珰鞭槊紧紧相从,好下手的也尉迟恭!

(尉迟打雄信下,云)元帅,若不是我尉迟恭来的单呵,险些儿落在他彀中;被某一鞭打的那厮吐血而走,被我夺了那厮的枣木槊也!(正末云)若不是将军来呵,那里取我这性命!则今日我与将军同见圣人去来。

(尉迟云)量尉迟恭有何德能,则是仗元帅虎威耳。(正末云)壮哉!壮哉!不枉了好将军也!(唱)

【收尾】我则见忽的战马交,出的枣槊起,飕的钢鞭重,把一个生硬汉打的来浑身尽肿。哎,则你个打单雄信的尉迟恭,不弱似喝娄烦他这个霸王勇!(同下)


第四折

(徐茂公上,诗云)帅鼓铜锣一两敲,辕门里外列兵刀。将军报罢平安喏,紧卷旗幡再不摇。某乃徐茂公是也。今唐元帅与单雄信在榆科园交战,某见唐元帅大败亏输,忙差尉迟恭接应唐元帅去了,未知输赢胜败。使的那能行快走的探子看去,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扮探子上云)一场好厮杀也呵!(唱)

【黄钟】【醉花阴】大路上难行落荒里践,两只脚蓦岭登山快捻。走的我一口气似撺椽。若见俺军师,一一的都分辨。(见科,云)报、报、报!(徐茂公云)好探子,他从那阵上来。你只看他喜气旺色,那输赢胜败早可知了也!

(诗云)我则见雉尾金环结束雄,腰间斜插宝雕弓。两脚能行千里路,一身常伴五更风。金字旗拿画杆赤,长蛇枪拂绛缨红。两阵相当分胜败,尽在来人启口中。兀那探子,单雄信与唐元帅怎生交锋?你喘息定了。慢慢的说一遍咱。(探子唱)听小人话根源:只说单雄信今番将手段展。

【喜迁莺】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是段志贤立阵前。一个待功标汗简,一个待名上凌烟。(徐茂公云)元来是单雄信与某家段志贤交马。两员将扑入垓心,不打话来回便战。三军发喊,二将争功。阵上数声鼙鼓擂,军前两骑马相交。马盘马折,千寻浪里竭波龙;人撞人冲,万丈山前争食虎。一个似摔碎雷车霹雳鬼,一个似擘开华岳巨灵神。端的是谁输谁赢?再说一遍。(探子唱)

【出队子】两员将刀回马转,迎头儿先输了段志贤。唐元帅败走恰便似箭离弦,单雄信追赶似风送船,尉迟恭傍观恰便似虎视犬。

(徐茂公云)谁想段志贤输了也!背后一将厉声高叫道:"单雄信不得无礼!"你道是谁?乃尉迟敬德出马。好将军也!(诗云)他是那虎体鸢肩将相才,六韬三略贮胸怀。遇敌只把单鞭举,救难慌骑刬马来。捉将似鹰拿狡兔,挟人如母抱婴孩。若非真武临凡世,便应黑煞下天台。俺尉迟敬德与单雄信怎生交战?探子,你喘息定了,慢慢的再说一遍咱。(探子(唱)

【刮地风】揣、揣、揣加鞭,不剌剌走似烟,一骑马走到跟前。单雄信枣槊如秋练,正望心穿;见忽地将钢鞭疾转,骨碌碌怪眼睁圆。尉迟恭身又骁、手又便,单雄信如何施展?则一鞭偃了左肩,滴流扑坠落征马宛;不甫能躲过唐童箭,呀,早迎着敬德鞭!(徐茂公云)元来敬德手搘着竹节钢鞭,与单雄信交战。好钢鞭也!(诗云)军器多般分外别,层层叠叠攒霜雪。有如枯竹节攒成,浑似乌龙尾半截。千人队里生杀气,万众丛中损英杰。饶君披上铠三重,抹着鞭梢骨节折。敬德举鞭在手,喝声:"着!"单雄信丢了枣塑,口吐鲜血,伏鞍而走。好将军也!扶持宇宙,整顿江山。全凭着打将鞭,怎出的拿云手?鞭起处如乌龙摆尾,将落马似猛虎离巢。胡敬德世上无双,功劳簿堪书第一。此时俺主唐元帅却在那里?探子,你喘息定了,慢慢的再说一遍咱。(探子唱)

【四门子】俺元帅勒马亲回转,展虎躯,骤骏马宛。看他一来一往相交战,是谁人敢占先?那一个奔,这一个赶,将和军躲的偌近远。刚崦里藏,休浪里潜。马儿上前合后偃。

(徐茂公云)单雄信输了也!(词云)他只待抛翻狼牙箭,扯断宝雕弓;撞倒麒麟和獬豸,冲开猛虎与奔熊。好敬德也!他有那举鼎拔山力,超群出世雄。钢鞭悬铁塔,黑马似乌龙。杀人无对手,上阵有威风。壮哉唐敬德,归来拜鄂公。今若敬德不去,俺主唐元帅可不休了?兀那探子,你再说一遍咱。(探子唱)

【古水仙子】呀、呀、呀猛望见,便、便、便铁石人见了也可怜。他、他、他袋内有弯弓,壶中无只箭;待、待、待要布展怎地展?挣、锋、挣两三番迸断了弓弦。走、走、走一骑马逃入榆科园。来、来、来两员将绕定榆科转,见、见、见更狠似美良川!(徐茂公云)单雄信大败于输,俺尉迟恭赢了也!探子,无甚事,赏你一只羊、两坛酒,一个月不打差,你回营中去罢。(探子唱)

【煞尾】俺元帅今年时运显,施逞会刬马单鞭。则一阵杀的那败残军,急离披走十数里远。(下)(徐茂公云)尉迟恭鞭打了单雄信,俺这里赢了也!此一番回去,可不羞杀了三将军元吉!一壁厢推翻牛,窨下酒,做个大大的筵宴,等元帅还营,一米贺喜,二来赏功。己早分咐的齐备了也。(诗云)胡敬德显耀英雄,单雄信有志无功。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题目单雄信断袖割袍

正名尉迟恭单鞭夺槊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坡羊·燕城述怀

刘致刘致 〔元代〕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再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赏析

【中吕】上小楼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九日山中

白云与俱,青山无数。笑脱纱巾,卧品琼箫,醉解金鱼。尽一壶,酒再沽,不知归路,惜黄花翠微深处。

茅山书事

蕉风半箑,藤花一架。剑气穿云,丹光漏月,饭颗蒸霞。枣似瓜,酒满斝,仙翁留话,鹤飞归隐居松下。

湖上

松风满身,莲花古寺。凉月婵娟,翠羽参差,小屋茅茨。酒醒时,争赋诗,西湖清思,访孤山爱梅处士。

春思十五首

屏山倦倚,眉尖蹙翠。怪煞书迟,盼得人回,又怕春归。绣枕推,初睡起,忧心如醉,问西国海棠开未?

春光未归,佳人沉醉。庭院深深,杨柳依依,燕子飞飞。玉漏迟,翠管吹,绿情红意,月儿高海棠初睡。

荒园数亩,寒梅几树。废沼鸣蛙,疏篱吠犬,夜月啼乌。载乘舆,槌画鼓。兰舟何处?泣西风翠芳人去。

东风酒家,西施堪画。打令续麻,攧竹分茶,傍柳随花。不上马,手厮把,传情罗帕,小红楼断桥直下。

寒潭玉龙,仙山幺凤。春到南枝,人在西楼,笛怨东风。曲未终,酒不空,罗浮仙梦,月黄昏暗香浮动。

离愁自解,芳心无奈。燕亸金钗,翠冷罗鞋,风去瑶台。春又来,花自开,苏娘何在?玉骢西涌金门外。

花开后土,鹤鸣仙柱。明月高楼,临都老树,落日平芜。翠袖扶,醉老夫,金盘香露,教吹箫玉人何处?

前程万里,相思两地。燕国天寒,吴江月冷,楚岫云迷。绣幕围,锦帐垂,朱门深闭,燕来也那人归未?

湘皋二妃,瑶池相会。不御铅华,尽解红衣,半露冰肌。白凤飞,翠盖攲,玉簪斜坠,粉云香一奁秋意。

谁家艳姝?大然洛浦。秒水芙渠,春风笑语,道样妆梳。为交甫,解佩珠,花前相遇,紫云深彩鸾仙去。

寒食禁烟,寻芳人倦。醉墨银笺,新词罗扇,小袖金鞭。最可怜,信杳然,苍苔庭院,想桃花去年人面。

阳关画图,高唐词赋。水远色沉,节去蜂愁,月冷鸾孤。尽酒壶,洒泪珠,长亭西路,鹧鸪啼夕阳红树。

云萍浪梗,杨花心性。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一样离情。搊锦筝,合凤笙,无心闲听,为相思玉人成病。

云屏几宵?华青一觉。翠管声乾,青写信杳,玉蕊香销。苏小小,张好好,千金买笑,今何在玉容花貌?

西湖晚凉,凭阑凝望。人过莲船,桥横柳浪,酒卷荷觞云锦张,水镜香,波光摇荡,鹭鸶儿钓鱼矶上。
赏析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咏玉簪

想人间是有花开,谁似他幽闲洁白?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

裁冰剪雪应难赛,一段香云历绿苔;空惹得暮云生,越显的秋容淡。常引得月华来,和露摘,端的压尽凤头钗。

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高车大纛成何用?一部笙歌断送。

金波潋滟浮银瓮,翠袖殷勤捧玉钟。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归路近

李珣李珣 〔五代〕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赏析 注释 译文

更漏子·对秋深

孙光宪孙光宪 〔五代〕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赏析

三奠子离南阳後作

元好问元好问 〔金朝〕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行乐地,一凄然。笙歌寒食後,桃李恶风前。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芳尘未远,幽意谁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入松·归鞍尚欲小徘徊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赏析 注释 译文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厉鹗厉鹗 〔清代〕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