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夜下的楼阁,飘满秋天香味的院落,欢笑快乐的人们来来去去。是哪个人秋天一到就悲伤凄凉?当年的宋玉就悲伤到这样。
吃饭喝酒要随其自然,对歌舞享乐看得平常一般。问他有什么可以悲伤之处?细细想想却也有悲伤的时候:重阳节快到了,秋风秋雨使人感到格外凄凉。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节选自《淮海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篆(zhuàn)冈:地名,在带湖旁。
宋玉:战国时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的学生,其代表作《九辩》有句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如许:如此。
随分:随意,任意。
等闲:平常,普通。
甚堪:什么可以。
思量:细细想想。

参考资料:

1、马玮主编,辛弃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第172-176页
2、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11:第129页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一一九〇年(绍熙元年庚戌)八月十七日夜。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小酌,便宴。此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第三句“笑吟吟地人来去”,转写景中之人,十分浑然一体。这七字除了一个名词“人”之外,全用动词与副词,衬以一个结构助词“地”,使得人物动态活灵活现,欢乐之状跃然纸上。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究竟为了什么?  

  上片末二句:“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宋玉的名作《九辩》中颇多悲秋的句子,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等等。辛弃疾这两句,对此加以否定。应该说,当年宋玉之悲秋,是有一定缘由的,辛弃疾这里不过是聊将宋玉代指历来悲秋的文人,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这是对古事的活用。由这两句的语意看来,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敞开胸怀,纵情吟赏秋色才是通达的啰!每个读者初读到此,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而顺着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思考下去。 

  其实,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读了词的下片读者才知辛弃疾最终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过,他之所谓悲“秋”,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 

  上片那些欲擒故纵的抒写,乃是一种高明的蓄势反跌之法。换头三句“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脉,把秋天写得更使人留恋。秋夜不但有优美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有赏心悦目的好事,可以随意小酌,可以随便地欣赏歌舞,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事呢?就这样,在上片“是谁秋到便凄凉”一个问句之后,作者又在下片着力地加上了一个意思更明显的反问,把自己本欲肯定的东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边缘。末二句突然作了一个笔力千钧的反跌:“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这一反跌,跌出了此词悲秋的主题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不必悲”、“有甚悲”等意思全盘推翻了。到此人们方知,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阳节快来了,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  

  “重阳节近多风雨”一句,化用北宋诗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这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辛弃疾之所谓“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稼轩作此词时,国势极弱,国运日衰,而向来北兵也习惯于在秋高马肥时对南朝用兵,远的不说,公元一一六一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三十二路军攻宋之役,就是在九月份发动的。稼轩《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一阕就有“胡骑猎清秋”的警句。鉴于历史的教训,闲居带湖的辛弃疾在密切注视政坛情况变化时,不会不想到边塞的情况。此词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之情。这首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气度从容;欲擒欲纵,文法曲折多变;巧妙采用前人诗句,辞意含蓄;通过比兴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二

  题目写明,这首词作于庚戌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中秋后二夕,即中秋后二日之夜晚;带湖篆冈,作者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的一处地名;小酌,小宴。就是说,这个作品是在1190年8月17日之夜带湖别墅篆冈的一次小宴上写成的。当时南宋的国力很弱,随时面临着金兵南进的威胁,特别是在秋高马肥的季节;作者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都没有被采纳;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此时已年届半百,忧国之心甚切,但在词中却表现得深沉含蓄,只是借写节序来寄托自己对政局的忧虑,颇有一点“欲说还休”的味道;正因为如此,其情感更见沉郁悲慨,以比兴“风雨”一笔点出题旨,也格外撼人心弦。章法曲转,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于短小的篇幅中回环反复,不断蓄势,铺垫反衬,到点睛处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笔重千钧而气度从容,非词家老手断难做到这样一点。

  作品先写带湖秋夜的景色:篆冈的楼台为皎洁的明月所照亮,庭院里散发出秋花秋果的清香,秋天的景色多么美好啊。这就同历来多愁善感地写悲秋词章的文人唱了反调,为下文铺垫蓄势。接着写景中之人,“笑吟吟地人来去”,秋景是美好的,赏景的人来来往往,也都是“笑吟吟地”,纵情饮酒看月。情景历历,如在画中。写到这里,自然要引出问题:“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前二层正面写了赏秋和乐秋,作了足够的铺垫,这一层自然要诘难和否定悲秋的人:是什么人一到秋季就感叹时序由盛变衰,联想到个人的不得志,从而凄凉感伤,大写“悲哉秋之为气也”?回答是:当年宋玉悲秋之词就有如许之多,影响又有如许之广(参见宋玉《九辩》)。当然,宋玉只不过是一个典型,历代文人写悲秋文章的还有许许多多,他们大多只从“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自然景观和“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个人身世出发,这就大可不必了。

  换头继续反驳宋玉式的悲秋,说是秋天到来之后,照样可以随意饮酒,随意吃菜,随意欣赏歌舞,随意观看天上的秋月,欣享庭院中秋花秋果的清香,问他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到此铺垫已经很多,蓄势也已十分充足,该是打开真情流泻的闸门,让思想的浪峰纵情奔流的时候了。于是,结末反跌下来:“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北宋诗人潘大临就曾写过“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名句,稼轩词暗中化用这个诗句,忧虑重阳节快到时,那多风多雨的天气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更不用说看月赏花了。这是双关,也是比兴,“风雨”不仅是自然的,更多的还是暗喻南宋的政治形势,担心金兵于秋高马肥之时前来进攻,他多年之前的词作《水调歌头》就曾写到“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犯扰中原,1161年秋季金主完颜亮率兵南侵一事,给稼轩留下极深的印象,他写的“胡骑猎清秋”,即指此事而言。现在中秋又过,快近重阳,南宋朝廷风雨如磐,摇摇欲坠,如何能不忧虑悲愁呢?至此,我们知道词人辛稼轩也是暗中悲秋的;不过,他一不是为节候的萧疏而悲秋,二不是为个人身世的衰落而伤情,这二者都是他所反对的,他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政治原因,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他是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悲秋,他所抒写的是对当时整个政治军事形势的忧虑。这首词用比兴手法,明写对节序的态度,暗写对政局的关注。

参考资料:

1、《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16页

创作背景

  淳熙八年(1181年)冬,辛弃疾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间闲居,此词便是作于其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篆冈喝酒赏月,成此佳作。

参考资料:

1、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24页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赏析

【中吕】粉蝶儿_思情雾鬓云

张鸣善张鸣善 〔元代〕

思情

雾鬓云鬟,楚宫腰素妆打扮,恰便似玉天仙谪降人间。殢人娇,良人种,误遭一难。虽然与风月同班,比其自然中看。

【醉春风】他若是愁锁翠春山,笑时花近眼。玉娉婷慵整倦妆奁,常好是懒,懒,翡翠裙低,凤凰钗重,麝兰香散。

【迎仙客】相逢到数载余,别离了两三番,则俺那美人儿恰才人这筵席间。美酒泛金波,闲歌随象板。投至的欢意阑珊,那其间彼行皆分散。

【普天乐】分散再相逢,再相逢空长叹。人有愿天心必应,天心应人愿何难?纤腰如杨柳枝,粉脸似桃花瓣。桃柳争妍花开绽,见年年桃柳开残。人生百年,正心思忖,有限朱颜。

【十二月】苏小卿风尘意懒,双通叔名利相干。虽不学双生是对手,也合与苏氏同班。虽葬在黄丘上滩,名播在天上人间。

【尧民歌】呀!自古来知音相会果应难,争奈这少年心终岁受孤单。休将这凤凰栖老碧梧寒,投至的雁鸣莺呖杏花残。愁烦,琵琶手倦弹.这埚儿休扭做浔阳岸。

【啄木儿煞】花钿额上贴,赤绳足下拴。少年心终久相轻慢,坚心无惮,准备并洞房花烛报平安。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绣鞋·晚秋

李致远李致远 〔元代〕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赏析

【双调】水仙子_梅边即事好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梅边即事

好花多向雨中开,佳客新从云外来。清诗未了年前债,相逢且放怀,曲阑干碾玉亭台。小树纷蝶翅,苍苦点鹿胎,踏碎青鞋。

次韵还京乐

朝回天上紫宸班,笑倚云边白玉阑。醉飞柳外黄金弹,莺啼春又晚,绿云堆舞扇歌鬓。蕉叶杯葡萄酿,桃花马柞木鞍,娇客长安。

山斋小集

玉笙吹老碧桃花,名鼎烹来紫笋芽。山斋看了黄土画,荼蘼香满把,自然不尚奢华。醉李白名千载,富陶朱能几家?贫不了诗酒生涯。

山庄即事

清泉翠碗茯苓香,暖雾晴丝杨柳庄。微风小扇芭蕉样,兴不到名利场,将息他九十韶光。夜雨花无恙,邻墙蝶自忙,笑我疏狂。

归来次韵

燕昭台下朔风寒,孙楚楼前明月残。严陵滩上白石烂,伤心行路难,得归来倒大清闲。睡菊枕双头梦,对草堂三面山,爱投林倦羽知还。

梅轩即事

清风枕上梦仙蝶,绿酒杯中影画蛇。新诗笔下喷香麝,玉楼人醉也,水迢遥山更重叠。春归何处?愁来那些,小窗纱梅影横斜。

别怀

飞花和雨送兰舟,细柳垂烟掩画楼。啼痕带酒淹罗袖,换金杯劳玉手,大江流不尽诗愁。象牙床上,鲛绡枕头,梦到并州。

和逍遥韵

新诗装卷束牛腰,大字钞书损兔毫。远红尘自有闲中乐,乐清闲须到老,近芭蕉一座团标。槲叶袍筇枝杖,松花酿瘿木瓢,散诞逍遥。

春愁

落花燕口点香泥,飞絮蜂房惹蜜脾。残妆凤枕流清泪,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莺啼。万里书难到,三春人未归:此恨谁知?

春晚

情牵柳下燕莺期,醉倒花前鹦鹉杯。香留帐底鸳鸯被,日高初睡起,扫残红怨煞风姨。学晓雾轻宠鬓,妒晴山浅画眉,只怕春归。

暮春次韵

旋篘村酒巨尝新,未典春衣岂是贫?闲歌水调依然俊,东风休笑人,飘飘两袖红尘。蝶困梨花月,马嘶杨柳春,归路黄昏。

乐闲

铁衣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阑。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暮景

青大归雁带残星,绿沼寒鱼触嫩冰。曲阑明月和香凭,相思入梦境,几般中陶写芳情。锦囊遗兴,寒梅瘦影,画角新声。

归兴

淡文章不到紫藤郎,小根脚难登白玉堂。远功名却怕黄茅瘴,老来也思故乡,想途中梦感魂伤。云莽莽冯公岭,浪淘淘杨子江,水远山长。

天宝补遗

宝筝珠殿荔枝香,玉珮琼琚窈窕娘。云屏月枕芙蓉帐,夜如何乐未央,碎霓裳鼙鼓渔阳。蛾眉栈晴山翠,马嵬坡落日黄,憔悴三郎。

三溪道院

断桥杨柳卧枯槎,秋水芙蕖著晚花。蹇驴骑过三溪汊,访白云居士家,拂藤床两袖烟霞。道童能唱,村醪当茶,仙枣如瓜。

春深

鹃啼芳树自心伤,鱼趁残花为口忙。穿细柳同声唱,越教人愁断肠,见春归不见才郎。香寒锦帐,尘蒙绣床,珮冷珠囊。

小园春晚

愁风怨雨近三旬,病酒眠花过一春。飞乌走兔催双鬓,东君应笑人,何如袖拂风尘。醒眼看松间月,吟魂随溪上云,小桃源别是乾坤。

郊行即事

万松秋意老清溪,半岭夕阳暖翠微。一鞭行色催金辔,天然图画里,为寻诗不觉归迟。林烟樵唱,山风酒旗,花雨吟衣。

乐闲

竿头争把锦标夺,石上闲将宝剑磨。朝中熬得罗襕破,不归来等什么?问闲中乐事如何?嵩山樵唱,武夷棹歌,湘水渔蓑。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

欧阳炯欧阳炯 〔五代〕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赏析

柳梢青·七夕

刘镇刘镇 〔宋代〕

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春闺

徐灿徐灿 〔清代〕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上林高选,匆匆又换,紫云衣润。几许春风,朝薰暮染,为花忙损。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
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白发怜君,儒冠曾误,平生官冷。算风流未减,年年醉里,把花枝问。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苏轼 〔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西江月

王质王质 〔唐代〕

轻蜡细凝蜂蜜,薄罗深压鹅黄。玉容纵不似何郎。也在百花头上。
试看眉间一点,全如瓶里孤芳。明年此日趁鹓行。记取今朝胜赏。蜡梅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