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寡适生计穷,日日醉卧糟邱中。糟邱主人熟醉客,缸面特启珍珠红。
今朝天晴柳逾绿,黄莺乱飞絮簇簇。阑干一面东风多,荡软春空似江渌。
长安卖酒千百家,高宜看山深藏花。公卿屠沽溷一座,银灯玉管真团沙。
我今破例来独醉,未醉何须瓮头睡?一身漂泊无位置,但与牢愁作牵累。
牢愁不泄泄以酒,高阳之徒我之友。高阳之徒既不来,刘伶李白今何有?
我来独醉还独歌,座无知者歌则那。夕阳闪袖低鸟过,人影鸟影同婆娑。
俯看六市蔽车马,朱鞭翠轴翻惊波。惊波翻腾日复夕,此座平安瀛峤席。
此酒如渑泻杯碧,照见楼台倒千尺。多少黄金路旁掷,一醉无缘有谁惜?
我既云醉眠亦宜,梦乘元鹤天门飞。天门百重云崄巇,后有虎豹前蛟螭,荒荒渺渺终何依?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