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不动寒籁枯,太守示我溪山图。荒烟乱木去苍郁,直从造化争元枢。
其中微妙不可说,但觉精采澄眉须。生龙活虎木公鼎,翠旌孔盖瑶台姝。
沈心刻目相其笔,可与领略皆皮肤。百金市此八珍脍,凤脔麟炙无郇厨。
东邻咫尺道人墓,乃设旨醴陈生刍。天光袅袅梅华敷,寒香在几云模䊀。
空山若或降神驭,长髯大袖旁睢盱。五百年来几易姓,太平喜见今黄虞。
昔时祅骑恣毒掠,券台馁鬼愁戈弧。禅龛古骨幸完保,敢望意外留区区。
谁料此画出尘劫,墨虽已槁神常腴。若玺存汉璧归赵,夜光不掩骊龙珠。
灵应对卷雪悲涕,亦复大笑欢胡卢。道人当日闭门画,客屦阒寂愁妻孥。
安知落墨透千载,后之学者皆其徒。沈唐文祝瓣香奉,奚论望瓒痴且迂?
因知设祭例非创,幽明欣合同节符。想当斋盥肃稽拜,篱麋林鸟为恬愉。
疏钟落日城之隅,牛羊上垄冬草芜。明春倘复续兹典,愿从勷祀冠裳俱。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依依 一作:悠悠)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