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陈师道 陈师道〔宋代〕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重重高阁与楼观相对耸立,有山河屏障的徐州自来雄镇一方。
直待到小市门张起明亮灯火,我才起了回家的念头;身穿轻薄衣衫对着窗户,晚风吹来只觉得分外悠长。
被朝廷遗忘的臣子白了头发,幸喜看到如今新的政令更张,被贬在外的游子正好趁着春光,返回久别的故乡。
富贵本不是我们享有的事情,但又怎能在隐居生活中把师友淡忘!

注释
寇十一:寇国宝,字荆山,徐州人,从陈师道学。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授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主簿。
白门,徐州城门名。
重(chóng)楼:多层的楼。
杰观(guàn):雄伟的楼观。
观:楼观。
屹(yì),高耸貌。
表里山河:谓有山河屏障,自守无虞。
自一方:即自成一方重镇,与帝城气象遥分,徐州自古为兵家要地,陈师道此语,确实形容准确。
小市:徐州有地名小市门。
归意动:起了回家的念头。
当户:对着窗户。
孤臣:远离朝廷、被君上所遗忘的臣子。此处是作者自称。
新政:指徽宗初即位,赦元祐旧臣内迁以示宽大。
游子:指苏轼、黄庭坚等人。 ▲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去世,徽宗即位,皇太后向氏权同听政,绍圣年间被排挤的元祐旧臣渐次召回。这首诗就是在这一年的春天写下的。后山师事曾巩,元祐中曾得苏轼、傅尧俞、孙觉等人之荐而授徐州教授,所以政治上接近元祐党人,此时自然感到十分欣喜。寇十一是后山的同乡和学生,名叫寇国宝,后山集中有不少与他唱和的诗作,这首诗即是诗人赠送寇十一的一首唱和之作。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白门楼的所见所思。该诗上半用写登临的情况,下半用写归来后的感触,结体灵活,用意深婉。北于是写给晚辈的和诗,作者则写得潇洒自如,在欣喜之中略带轻松放旷的意绪。

  首联起势壮阔,将白门的形势妙登楼所见都包容在内。

  颔联极洒脱而轻松,因看到小市上了灯,诗人才萌动了归意,可见其游兴之浓;乘着和煦的春风回到家门,然而诗人的意兴仍然未尽,故伫立门前,让晚风吹拂着轻衫。此二句将诗人的意绪动态与景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一个活生生的诗人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小市”“轻衫”“归意动”“晚风长”诸语,都如同随手拈来,颇有谐谑放达的意趣,特别是以“长”字形容风,形象而生动,画面逼真。

  颈联则道出了诗人轻松心情的北来。当时苏轼等人还贬谪于南方,因朝廷有重新起用旧党的趋势,所以庆幸又“逢新改”,语中带着喜悦和希望,但“白首”二字中却包蕴着无限感慨,暗示出政治上派别斗争之漫长和严酷。但诗人为流贬远方的朋友可以北归而高兴,“游子”句即设想他们在春天融和的天气中重回故乡的情景。这一句脱胎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首中“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其中表达的感情也同杜诗的欢愉之情相仿佛。

  尾联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诗人感叹道:“富贵早已与我们绝缘,但羁身于仕宦之途,既不能建功立业,又不能归隐江湖,自北自在,所以永远处于矛盾困窘之中。”至于这种既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又留恋仕途,功名之心难忘的矛盾,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颇有典型意义。▲

陈师道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猜您喜欢
赏析

沁园春·甲子相高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甲子相高,亥首曾疑,绛县老人。看长身玉立,鹤般风度,方颐须磔,虎样精神。文烂卿云,诗凌鲍谢,笔势駸駸更右军。浑馀事,羡仙都梦觉,金阙名存。门前父老忻忻。焕奎阁新褒沼语温。记他年帷幄,须依日月,只今剑履,快上星辰。人道阴功,天教多寿,看到貂蝉七叶孙。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
赏析

吴中好风景二首 其二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吴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暮。晓色万家烟,秋声八月树。

舟移管弦动,桥拥旌旗驻。改号齐云楼,重开武丘路。

况当丰岁熟,好是欢游处。州民劝使君,且莫抛官去。

赏析

登灵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临高始见人寰小,对远方知色界空。回首却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

赏析 注释 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

左丘明左丘明 〔先秦〕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赏析

【黄钟】人月圆_一枝仙桂香

赵孟頫赵孟頫 〔元代〕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
赏析 注释 译文

凭栏人·闺怨

王元鼎王元鼎 〔元代〕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杜鹃奴倩伊,问郎何日归?
赏析 注释 译文

薄幸·送安伯弟

韩元吉韩元吉 〔宋代〕

译文送君南浦。对烟柳、青青万缕。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漫留君住。趁酴醿香暖,持怀且醉瑶台露。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司马光司马光 〔宋代〕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韦庄韦庄 〔唐代〕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俞国宝俞国宝 〔宋代〕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