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高,韩山高,韩山参列耸千尺。昌黎刺此数登临,千年山斗留方迹。
手植韩木尚繁华,繁华科第占破白。韩江涨海水连天,长虹跨渚号鞭石。
山川草木尽呼韩,只是忠贞系今昔。今昔由来未易攀,忽有仙凫飞赤舄。
飞从建业渥洼来,毛有文章常五色。只受翔云入青霄,不溷鸡群啄秀麦。
不为搏击效鹰鹯,不受樊笼染污泽。数年展翼蔽韩山,天涯三老咸啧啧。
一朝丹凤衔书来,为怖鳄鱼胥辟易。仙凫闻书旋建业,建业未须停六翮。
太华十倍韩山高,每有神仙为窟宅。卜师昔骑龙,叔卿时驾鹿。
神女餐玉浆,安期炼金液。不可为榻亦为鼓,偃卧敲推真适适。
君不见四方削成两山开,关系巨灵伸手擘。试携谢朓惊人诗,搔首青天问消息。
须臾雷动与云行,霖雨苍生千古只。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山中不栖鸟,夜半声嘤嘤。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
皆疑此山路,迁客多南征。忧愤气不散,结化为精灵。
我谓此山鸟,本不因人生。人心自怀土,想作思归鸣。
孟尝平居时,娱耳琴泠泠。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
魏武铜雀妓,日与欢乐并。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峡猿亦何意,陇水复何情。为入愁人耳,皆为肠断声。
请看元侍御,亦宿此邮亭。因听思归鸟,神气独安宁。
问君何以然,道胜心自平。虽为南迁客,如在长安城。
云得此道来,何虑复何营。穷达有前定,忧喜无交争。
所以事君日,持宪立大庭。虽有回天力,挠之终不倾。
况始三十馀,年少有直名。心中志气大,眼前爵禄轻。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退不苟免难,进不曲求荣。
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
获戾自东洛,贬官向南荆。再拜辞阙下,长揖别公卿。
荆州又非远,驿路半月程。汉水照天碧,楚山插云青。
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饧。谁谓谴谪去,未妨游赏行。
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太仓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尚达死生观,宁为宠辱惊。
中怀苟有主,外物安能萦。任意思归乐,声声啼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