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诸子喻山水

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先秦〕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成一篑
古义:差,今义:未来。

2、覆一篑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
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
古义:不拒绝,今义:不选择、小资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无伏怨之患
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
古义:都返璞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
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
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
古义:通“餍”满足,今义:讨厌。

12、何于水也
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而后
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乎四海
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为无本
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闻过情
古义:名声;今义:声音。

17、故声闻过
古义:实际;今义:感情。

18、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9、容光必照焉
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20、不盈科不行
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1、不成章不达
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2、水善万物而不争
古义:帮助,今义:锋利。

23、故于道
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4、善仁
古义:交友,今义:和。

25、夫不争
古义:正,今义:唯独。

26、故无
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7、以其无以
古义:代替、替换,今义:容易。

28、水地而制流
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9、故兵无
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
1、于
仲尼亟称于水(对)
何取于水也(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
故几于道(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2、而
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

3、之
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
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
苟为无本(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难为言(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
譬如为山(堆积)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

6、动
知者动(活泼)
动善时(行动)

7、下
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

8、厌
明主不厌人(同“餍”满足)
士不厌学(厌倦)

9、乐
知者乐水(爱好)读“yào”
知者乐(快乐)读“lè”

10、舍
以道为舍(归宿)
不舍昼夜(停留,止息)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知者乐(感到快乐)
2、仁者寿(长寿)
3、动善时(把握时机)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
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6、君子之志于道也(有志)
7、居善地(安于卑下)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
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
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动用法:
1、君子耻之(以……为耻)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以……变小)

(四)动词活用作名词:
1、故声闻过情(wèn名声)
2、动善时(行动)

(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盈科而后进(注满)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帮助)

(六)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日月有明(光辉)
3、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4、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
5、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
6、故能成其圣(圣人的境界)
7、太山不立好恶(好恶之心)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被动句:
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的门下(学习)就难以被(其他)的议论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舍昼夜。(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打仗根据敌人(变化)取得胜利
3、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省略定语)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5、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状语后置:
1、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6、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7、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五)宾语前置:
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就不能覆盖整个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尔,“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然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胜过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宾语前置)
它们的干涸,可以站着等待。

5、何取于水也?
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六)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滚滚的源头活水。

(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无以易之。
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只了,这时停下来,我便停止不前;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我便继续前进。”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君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只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只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君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君宽广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只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聪绝各种各君的水,所以才能只就它的博大;大山不聪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只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只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暂早到晚不停止 。”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暂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暂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君,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万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君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君深沉,交友要像水那君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君,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君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君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君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江海能够只河流汇聚的地方的原因,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只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作战的方式有点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君。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注释
1.为山:用土堆山。
2.未只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堆只。篑,装土用的竹筐。
3.吾止也:我自己停止的。
4.平地:用土填平洼地。
5.覆一篑:(才)倒下一筐土。
6.进:前进。指继续堆土。
7.往:前进。
8.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君宽广,就不能包容万物。遍覆,全部覆盖。必,通“毕”,尽,完全。
9.太山不立好恶,故能只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只其富: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所以能够形只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只它的浩瀚。太山,即泰山。
10.大人:指君主。
11.寄形于天地:指气魄像天地那君宏大。形,形体。
12.历心于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君宽广。历心,尽心。
13.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只对君主的祸患。毒,残害。伏,潜伏。
14.上下交朴,以道为舍: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交,同。朴,纯朴。舍,房舍,引申为归宿。
15.长利积:长远的利益积累了。
16.名只于前,德垂于后: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
17.治之至: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18.辞:推辞,聪绝。
19.厌:满足。
20.只其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21.知:通“智”。
22.乐(yào):爱好。
23.乐:快乐。
24.寿:长寿。
25.川上:河边。
26.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27.斯:这,指河水。
28.舍:停留,止息。
29.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30.亟(qì):屡次,一再。
31.混混:同“滚滚”。
32.盈科而后进:注满洼地再往前流。盈,满(使动,使......满)。科,坎,坑。
33.放:到达。
34.有本者如是:有本源的便像这君。
35.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一点罢了。尔,用同“耳”。
36.七、八月: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正是多雨季节。
37.浍(huì):大沟。
38.涸(hé):干涸。
39.立而待:形容时间很短。
40.声闻(wèn):名声。
41.情:实际。
42.东山: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
43.小:以……为小。
44.难为水:(别的)水难以吸引他了。
45.难为万:(别的)议论难以吸引他了。
46.术:方法。
47.明:光辉。
48.容光:小缝隙。
49.只章:事物达到一定阶段。章的本义是乐曲奏完一遍。
50.利:帮助。
51.处众人之所恶(wù):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
52.几:接近。
53.居善地:居住要(像水那君)安于卑下。
54.心善渊:存心要(像水那君)深沉。
55.与善仁:交友要(像水那君)相亲。
56.万善信:万语要(像水那君)诚信。
57.正善治:为政要(像水那君)有条有理。正,通“政”。
58.事善能:办事要(像水那君)无所不能。
59.动善时:行动要(像水那君)把握时机。
60.尤:过失。
61.百谷王:百川所汇集的地方。
62.下之:处在它们的下游。
63.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
64.兵形:即作战方式。
65.制流:控制流向。
66.制胜:取得胜利。
67.常:固定的。
68.因:根据。
69.上善若水:最善良的人像水。▲

课文理解

  论语·子罕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韩非子·大体

  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管子·形势解

  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论语·雍也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论语·子罕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孟子·离娄下

  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孟子·尽心上

  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老子(共三则)

  1.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

  2.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

  3.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孙子·虚实篇

  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启示

  第一则(譬如为山) 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则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喻立志

  第二则(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大的胸襟,才能)理好国家 ,喻)世

  第三则(海不辞水) )国)学要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势,喻为学)世

  第四则 (子曰)仁者稳重宽容,智者善动敏锐

  第五则(子在川上曰) 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断进取 ,喻惜时

  第六则(徐子曰) 要务实求学,循序渐进,名副其实

  第七则(孟子曰) 为人立志高远,)学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第八则(上善若水)由水德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种美德。

  第九则(江海所以能……)海纳百川,为人谦逊,处下不争。

  第十则 (天下莫柔弱于水) 以水为喻,阐明为政"贵柔"的思想,柔能胜强、克刚。

  第十一则 夫兵形象水) 要实行灵动的战略战术 ,喻用兵方法。▲

猜您喜欢
赏析

洛阳

杜牧杜牧 〔唐代〕

文争武战就神功,时似开元天宝中。
已建玄戈收相土,应回翠帽过离宫。
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
疑有女娥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雪夜小饮赠梦得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赏析

闻裴李二舍人拜纶阁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凤池后面新秋月,龙阙前头薄暮山。
赏析 注释 译文

乐羊子妻

范晔范晔 〔南北朝〕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赏析

【商调】二朗神

高明高明 〔元代〕

秋怀从别后,正七夕穿针在画楼,暮雨过纱窗凉已透。夕阳影里,见一簇
寒蝉衰柳。水绿香人自愁,况轻拆鸾交凤友。合得成就,真个胜似腰缠跨鹤扬
州。
  【前腔】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争奈话别匆匆,
雨散云收?一种相思分做两处愁,雁来是音书未有。合前
  【集贤宾】西风桂子香韵幽,奈虚度中秋。明月无情穿户牖,听寒蛩声满床
头。空房自守,暗数尽谯楼上更漏。合如病酒,这滋味那人知否?合前
  【前腔】功名未遂姻缘未偶,共一个眉头。恼乱春心卒未休,怕朱颜去也难
留。把明珠暗投,不如意十常八九。合前
  【黄莺儿】霜降水痕收,迅池塘犹暮秋。满城风雨还重九。白衣人送酒,乌
纱帽恋头,思那人应似黄花瘦。合怕登楼,云山万叠,遮不得许多愁。
  【前腔】惟酒可忘忧,这愁怀不酒。几番和泪见红豆,相思未休。凄凉怎
受?老天知道和天瘦。合前
  【猫儿坠】绿荷萧索无可盖眠鸥,碧粼粼露远洲。羁人无力冷飕飕,合愁,
早知道宋玉当时顿觉伤秋。
  【前腔】一簇红蓼相映白频洲,傍水芙蓉两岸秋,想他娇艳倦凝眸。合前
  【前腔】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合前
  【余音】一年好景还依旧,正橘绿橙黄时候,强把金樽开怀断送秋。

赏析 注释 译文

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卢挚 〔元代〕

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赏析

【正宫】双鸳鸯_乐府合欢曲

王恽王恽 〔元代〕

乐府合欢曲

读《开元遗事》去取唐人诗而为之。一名《百衲锦》,因观任南麓所画《华清宫图》而作。驿尘红,荔枝风,吹断繁华一梦空。玉辇不来宫殿闭,青山依旧御墙中。

乱横戈,奈君何,扈从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消红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岁东巡,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不忆李暮偷曲去,酒楼吹笛有新声。

雨霖铃,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记上皇和泪听,月明南内更无人。

忆开元,掌中仙,入侍深宫二十年。长记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

锦城头,锦江流,回望长安帝尽愁。那更血魂来梦里,杜鹃声在散花楼。

驿坡前,掩婵娟,惨乱旌旗指望贤。无复一生私语事,柘黄袍袖泪潜然。

九龙池,百花时,乐按《梁州》爱急吹。揭手便拈金碗舞,上皇惊笑勃妳儿。信音沉,泪沾襟,秋雨铃声阁道深。人到愁来无会处,不关情处也伤心!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夏言夏言 〔明代〕

庭院沉沉白日斜,绿阴满地又飞花。瞢腾春梦绕天涯。
帘幕受风低乳燕,池塘过雨急鸣蛙。酒醒明月照窗纱。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池上纳凉

项鸿祚项鸿祚 〔清代〕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赏析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严羽严羽 〔宋代〕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軝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