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梧宫冷月,把秋心锁住,几重帘幕。写韵生涯残本在,肯负文箫旧约。
倚竹天寒,牵萝地悄,翠袖盈盈薄。蓝桥断了,琼浆那日曾酌。
谁怜一曲横塘,风波来往,不信菱枝弱。唤起湘娥深夜语,彷佛云和响作。
镜仄鸾愁,弦幺鹄怨,别梦迷苍壑。谱成彤史,璇闺芬烈如昨。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鹧鸪天 其四 送人
辛弃疾 〔宋代〕
唱彻阳关泪未乾。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仙吕】一半儿_多承苏氏肯
周文质 〔元代〕
【商调】梧叶儿_春日感怀闲
张可久 〔元代〕
【双调】折桂令_村庵即事掩
【中吕】普天乐_水挪蓝,山
张养浩 〔元代〕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近现代〕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欧阳炯 〔五代〕
菩萨蛮·绿云鬓上飞金雀
牛峤 〔唐代〕
赤枣子·风淅淅
纳兰性德 〔清代〕
水调歌头(饶风岭上见梅)
王质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