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太平公主山庄

韩愈 韩愈〔唐代〕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平公主当年想占尽春色,把自己山庄的亭台楼阁筑得高过城闉。
要想知道山庄前面的花木还有多少,一直延伸到终南山也不属于他人。

注释
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
占春:占尽人间春光美色。
台榭(xiè):亭台楼阁。
城闉(yīn):城门外层的曲城。
南山:指终南山。

参考资料:

1、海豚传媒.唐诗大全: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05:128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春,韩愈三为博士时。作者所游太平公主山庄的故址,他通过写太平公主大肆修建亭台楼阁,以此来讥讽她的奢华和贪欲,便作下该首诗。

参考资料:

1、卞孝萱,张清华.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14.10:20
2、刘维.唐诗三百首 图文本: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2:81

赏析

  第一句“公主当年欲占春”是写“公主当年”的事。这是指公主凭借其权势,围地为庄,要想独自占有长安近郊的山色春光的事情。公主早已不在,人去事非,这当然是诗人游其故地而追怀过去的事情,所以诗人用了“当年”,诗一开头就点出此事已经过去,言外之意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即借古讽今之意。“公主”是指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否则,既使有这个野心想“欲占春”也没有这个胆,也只有武则天的女儿才会有如此野心和斗胆,太平公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统治阶级中最具野心勃勃的女性。“欲占”则更是精妙绝伦、警辟含深奇崛之语,钱可以占,地可以占,甚至人也可以占,可春天却不能占。春光能占的话,就是痴人说梦话了。这里本来是指太平公主大兴土木。建山庄别墅。可诗人不正面说建别墅山庄,却偏说“欲占春”,写得何等意味深长,连春天春光都可以占,反过来说还有什么不能占,“欲占春”三个字一出,太平公主,何止一个太平公主人,简直就是整个统治阶级的骄横贪婪的嘴脸,欲壑难填的本性就被揭露得血淋淋,真是“欲占春”三字见血,酣畅痛快。

  第二句“故将台榭压城闉”仍然是写“当年”事,仍然是诗人游览故地发生的故事。在绵延数十里的长安城附近山庄别墅中,建的亭台楼阁要比帝都长安的城墙还要高,其野心是很大的。这样大兴土木,这样奢侈,这样野心,这样贪婪,这样放肆,诗人只用了两个字“压”和“故”,“压”是超过。不言而喻是用公主建的“台榭”超过帝都长安城。言外之意,不仅是亭台楼阁规模大得惊人,而且也指出太平公主势力之大乃炙手可热。一个“压”字写出多少要说而说不尽的含义,只在一字中,尽显诗人功底之风流。“故”是有意,当然是要建造的亭台楼阁在长安豪华无双了,言外之意,是公主为所欲为、不可一世至极。

  第三四句“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继续描写庄园别墅规模之大,绵延数十里,直到终南山,山庄之广袤一眼望不到边,无涯无际,林木繁茂,绿海茫茫。前句不疑故问,后句以“不属人”给以回答。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一条缝隙,透露出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想法:当年人间多有不平事,有钱有势者什么都可霸占——人家的田地、人家的妻女,甚而连春天也想霸占,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了现实:现在是诗人“游”山庄,山庄自然少不了花草树木,又正值山花烂漫的春天,诗人就脱口而出:“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前句故设疑问,并不正面回答,转而融情人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后句写出了“直到南山不属人”,偌大的林海,广袤无际。景色是翠绿动人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眼前的广袤山庄,正好象征着太平公主生前煊赫的声势。“势入浮云亦是崩”,倒台之迅速与太平公主当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十四个字里。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山庄犹在,就在“前面”,但这偌大山庄不知道属于谁。诗人没有说,也没有必要说,太平公主早已不复存在,过去“不属人”,现在事过境迁,当然山庄不能为公主独占,公主又何能“欲占春”。诗人用第三句的“花”字与第一句“春”字巧妙的连承,使诗翻出了新意:太平公主的形象在后人的心目中再次复现:一个野心勃勃、骄横贪婪、欲壑难填的有史以来又一女性。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是对诗人所游的山庄之大的惊叹夸耀,骨子里却是深寓贬意、谴意。从游山庄到现在,从诗人自己写到游“山庄”之花木丛林,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欲不讽刺而不能,不谴责而不能的境界。

  全诗写景叙事抒怀,笔力骞举而又亦庄亦谐,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刘克智.新编唐诗300首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12:393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咏雨

王夫之王夫之 〔明代〕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赏析

水龙吟·秋声

项鸿祚项鸿祚 〔清代〕

西风已是难听,如何又著芭蕉雨?
泠泠暗起,澌澌渐紧,萧萧忽住。
候馆疏(石甚),高城断鼓,和成凄楚。
想亭皋木落,洞庭波远,浑不见,愁来处。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归程梦阻。
砌蛩自叹,边鸿自唳,剪灯谁语?
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
满寒江剩有,黄芦万顷,卷离魂去。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梅雪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晏几道晏几道 〔宋代〕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赏析 注释 译文

遐方怨·花半拆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鸳镜里,绣罗轻。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苏轼苏轼 〔宋代〕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赏析

百岁令(寿丁大监)

朱涣朱涣 〔唐代〕

濂溪先生曰:莲,花之君子者也。我判府都运大监,则人之君子者也。以君子之生值君子花之时,静植清香,二美辉映。某也辄假斯意,作为乐府,以祝千岁寿云。
瑞芳楼下,有花中君了,群然相聚。笑把筒{奭刂}露浥,来庆黄堂初度。净植无尘,清香近远,人与花名伍。六郎那得,这般潇酒襟宇。
运了多少兵筹,依红泛绿,向俭池容与。歌袴方腾持节去,未许制衣湘楚。紫禁荷囊,玉堂莲炬,遍历清华处。归寻太乙,轻舟一叶江渚。
赏析

水龙吟(丙戊清明和章质夫韵)

刘镇刘镇 〔宋代〕

弄晴台馆收烟候,时有燕泥香坠。宿酲未解,单衣初试,腾腾春思。前度桃花,去年人面,重门深闭。记彩鸾别后,青驄归去,长亭路、芳尘起。
十二屏山遍倚。任苍苔、点红如缀。黄昏人静,暖香吹月,一帘花碎。芳意婆娑,绿阴风雨,画桥烟水。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
赏析

临江仙(落梅)

王炎王炎 〔宋代〕

雪片幻成肌骨,月华借与精神。一声羌笛怨黄昏。吹香飘缟袂,脱迹委红裙。
枝上青青结子,子中白白藏仁。那时别是一家春。劈泥尝煮酒,拂席卧清阴。
赏析

兰陵王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古堤直。隔水轻阴飏碧。东风路,还是舞烟眠露,年年自春色。红尘遍京国。留滞高阳醉客。斜阳外,千缕翠条,仿佛流莺度金尺。
长亭半陈迹。记曾系征鞍,频护歌席。匆匆江上又寒食。回首处应念,旧曾攀折,依然离恨遍四驿。倦游尚南北。
恻恻。怨怀积。渐楚榭寒收,隋苑春寂。眉颦不尽相思极。想人在何处,倚楼横笛。闲情似絮,更那听,夜雨滴。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