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夫郎邹家妇,百年同生誓同死。五十五日天夺之,一个孤鸾失其侣。
腹中顾后无男女,手中托生有机杼。短檠长夜不敢哭,白日深沉闭房户。
老姑谓妇岁月长,新妇告姑听我语。我身聊奉姑同居,我心已与夫同土。
青天虽高所不欺,白发固远要自取。忧勤患难以静制,礼义廉耻在刚主。
火来胁房我不动,委身一焚火莫苦。盗来敲门我不惊,先身一刎盗何侮。
病来容药不见医,有臂可斫诊不许。事虽未及虑早及,口既能言身有处。
世当可重儗金玉,家不可少比稷黍。临终一著犹可竦,笑谓家中诸妪姆。
老身幸享六十馀,数尽年穷理宜去。纷纷身后惜事乱,从此治时先嘱汝。
房前指限喻如山,自我入来无出武。房中处久于我殡,魂识依依得其所。
生前忌接男子面,死魄毋令吊人睹。人间嫠寡堪作别,始末高明越今古。
朝廷未闻乡且颂,完德更宜加藻斧。何人有力达太史,何人有力达公府。
呜呼节妇今冥冥,其身可腐名弗腐。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