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清代〕
邂逅松下风,王孙皎如玉。七年不入城,饮涧饫山绿。
所居树石净,听涛旧信宿。壁诗媲鸱鸮,悃款难卒读。
郊迎恨不早,谁实任沈陆?心知大贤后,龙种讵偶俗。
豪吟慎出口,轻薄易翻覆。难兄久居夷,何日复邦族?
下弦月已高,相对但谡谡。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水仙子·乐清箫台
乔吉 〔元代〕
南乡子·相见处
李珣 〔五代〕
唐多令·秋暮有感
陈允平 〔宋代〕
三部乐·商调梅雪
周邦彦 〔宋代〕
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
晏几道 〔宋代〕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宋代〕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南乡子·舟中记梦
霜天晓角·赤壁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