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增祥〔清代〕
把瑶函。念家山。十八荔娘红玉酣。味如兰。味如兰。
亲叉镴瓶一瓯春雪甘。
霜林何日红于酒。更将百颗题书后。忆江南。忆江南。
玉破鲈鱼,不如金破柑。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王宫】脱布衫过小梁州
张鸣善 〔元代〕
普天乐·浙江秋
姚燧 〔元代〕
浙江秋,吴山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中吕】满庭芳_春暮韶光几
张可久 〔元代〕
满庭芳·客中九日
【中吕】山坡羊_人生于世,
张养浩 〔元代〕
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孙光宪 〔五代〕
一剪梅·咏柳
夏完淳 〔明代〕
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
姚云文 〔宋代〕
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
陆游 〔宋代〕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