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天至仁,涵育万类。维我皇明,一德作配。穆穆太祖,奄有八埏。
仁覆其人,大哉如天。皇帝仁圣,同符太祖。天命人归,缉熙九五。
皇帝曰祗,予临兆民。上天皇考,予承维仁。乃诏多方,乃循旧章。
乃求遗逸,乃登俊良。德教宣明,霈泽覃敷。靡彊不驯,靡弱不扶。
濡槁涤污,起废疏堙。天叙秩秩,人文彬彬。□□□□,小大熙熙。
夏葛冬裘,不知渴饥。声教渐被,孰有内外。迩悦远来,极地所载。
雕题漆齿,椎结辫发。梯航重译,俯伏北阙。至和孚洽,恊于天人。
无远弗庭,百祥萃臻。嘉禾瑞麦,甘露芝草。白雉黄犀,皇不为宝。
维钧有山,在彼周疆。乃产异兽,皓质缁章。酋耳脩尾,身虎而驯。
食不生物,性麟之仁。维周亲王,往钧于田。迫之弗惊,扰之以还。
曰斯驺虞,皇仁之符。不远千里,献于皇都。王拜稽首,皇帝仁圣。
维仁动天,灵祥恊应。帝曰匪予,予弟仁孝。发祥周邦,维王之召。
王曰匪臣,万邦帝治。帝德致祥,臣敢冒之。群臣百工,观视嗟叹。
自昔有闻,于今实见。欢欣拜舞,帝仁所来。帝曰予仁,曾曷下施。
予怀忠贤,为国之祯。菽粟布帛,民资以生。时无不获,予治斯德。
嘉祥异物,岂予攸亟。群臣拜手,皇帝圣德。大禹不伐,商宗恭默。
皇心一揆,皇寿万岁。维天降祥,如川方至。臣职载记,获睹休异。
敬陈歌诗,永告来世。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