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李白 李白〔唐代〕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寻阳江上大风吹动巨浪,灌婴井中亦水翻如涛。
扬帆启航驰在天一般大的如镜湖面,直向彭蠡湖东面而去。
落日景色中忽然下起疏落小雨,待天放晴云朵散向远空。
名山佳景引发人们佳美的情兴,清观幽赏怎能有所穷尽?
巨大的石镜之上又有明月高挂,香炉峰上彩虹明灭。
相思之时您我共对庐山美景,抬眼望去您我所见美景相同。

注释
寻阳城:即浔阳城,今江西省九江市。寻阳:即浔用,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彭蠡:蠡读lǐ,彭蠡湖,这里指鄱阳湖。黄判官:李白的友人,名字、生平不详,判官为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
灌婴井:据《元和郡县志》载,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灌婴(汉初大臣)主持筑建湓(pén)口城(一名湓城,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因地处湓水入长江口得名)。建安(东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孙权经过这里,亲自立标令人打井,正好打出了灌婴筑城时古井,于是在井旁竖立铭记为“颖阴侯(灌婴封爵)井”。传说井水很深,和长江相通,长江中有风浪,井水即动荡不止。
天镜:指鄱阳湖的湖面。形容湖水明净,涵映天空,犹如巨大的镜子。
彭湖:即彭蠡湖。
景,同“影”。落景,即将坠落的夕阳。疏雨,稀疏的小雨。
名山:指庐山。
清赏:清新,赏心悦目。
石镜:据《水经注》载,庐山东面悬崖上有一块大圆石,光滑如镜,可见人影。
香炉:即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灭:消失。彩虹:香炉峰周围多瀑布,水气经日光照射而形成彩虹。这两句用远月悬空、彩虹消失,形容夜幕降临。
君:指黄判官。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08-509
2、山东省出版总社济南分社编.中学生一周一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03:258-259

创作背景

  此诗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岁时下寻阳泛舟鄱阳湖寄友人黄判官之作。李白流放夜朗遇赦后,自江夏来到寻阳城(即浔阳,今江西九江)的彭蠡湖(即鄱阳湖),作此诗寄给友人黄判官。

参考资料:

1、山东省出版总社济南分社编.中学生一周一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03:258-259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借用铺叙的方法,描写鄱阳湖的水翻如涛、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中描写了鄱阳湖和庐山的雄奇壮丽景象,境界开阔,想象丰富。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以形象的比喻写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的情景,尤为生动。所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过小孤山大孤山》中说:“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此诗篇末在畅叙游兴之中流露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言简而意深。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描绘出一幅夕阳坠落、稀疏雨洒、睛云飘散的美景。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借用远月悬空、彩虹消失的景象,暗寓诗人佳兴勃发,清赏无穷,夜幕不知不觉般如期降临。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思忆远方的友人,想像力超凡脱俗,宛如友人也正举目思忆诗人,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照应了题目,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

  全诗十二句,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前四句,写自己在风浪中开帆入湖,气势豪迈。第二段为中间六句,写湖上风光。本来落霞照湖面,水天共影,十分好看;忽而又下起了雨,不久又云散虹出,罩在庐山顶上,景象更为壮观。诗人佳兴勃发,清赏无穷,不觉月上中天,彩虹早已消失了。诗人情随景迁,写得错落有致。最后两句是第三段,清赏之余,不禁想起好友。如此良宵,友人也正举目思念诗人。正是如此,照应了题目,又留下了余味。

参考资料:

1、山东省出版总社济南分社编.中学生一周一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03:258-259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您喜欢
赏析

【双调】新水令_风凰台上忆

关汉卿关汉卿 〔元代〕

风凰台上忆吹箫,似钱塘梦魂初觉。花月约,凤鸾交,半世疏狂,总做了一场懊。

【驻马听】黄诏奢豪,桑木剑熬乏古定刀;双郎穷薄,纸糊锹撅了点刚锹。怕不待争锋取债恋多娇,又索书名画字寻人保。枉徒劳,供钱买笑教人笑。

【落梅风】姨夫闹,咱便晓,君子不夺人之好。他揽定磨杆儿夸俏,推不动磨杆上自吊。

【步步娇】积趱下三十两通行鸦青钞,买取个大笠子粗麻罩。妆甚腰,眼落处和他契丹交。虽是不风骚,不到得着圈套。

【甜水令】佳人有意郎君俏,郎君没钞莺花恼。如今等惜花人弄巧,指不过美话儿排,虚科儿套,实心儿少。想着月下情,星前约,是则是花木瓜儿看好。李亚仙负心疾,郑元和下番早。

赏析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闲居

宋方壶宋方壶 〔元代〕

功名梦不成,富贵心勾罢。青山绿水间,茅舍疏篱下。广种邵平瓜,细焙玉
川茶,遍插渊明柳,多栽潘令花。清佳,寻方外清幽话;欢恰,与亲朋闲戏耍。
赏析 注释 译文

得胜乐·夏

白朴白朴 〔元代〕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张宁张宁 〔明代〕

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
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
三径西风秋共老,满庭疏雨春都过。
看苍苔、白石易黄昏,愁无数。
峄山畔,淇泉路。空回首,佳期误。
叹舞鸾鸣凤,归来迟暮。
冷淡还如西草,凄迷番作江东树。
且留他、素管候冰丝,重相和。
赏析

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王夫之 〔明代〕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赏析 注释 译文

女冠子·含娇含笑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雪里餐毡例姓苏

苏轼苏轼 〔宋代〕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苏轼苏轼 〔宋代〕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