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奔亡道中五首

李白 李白〔唐代〕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田横曾经逃亡到海岛上,苏武曾被放逐到荒无人烟的北边。
如今关塞重重,交通又被战火阻断,真不知哪一年才能返回自己的家园。

辞官而归的崔亭伯如今在什么地方?反正李陵投降自奴匈奴是死在了他乡。
海水也和我一样的满面愁容,看那中原之人已换上了胡装。

我本来也有鲁仲连谈笑间退敌的良策,无奈所交往的权贵疏远了我。
但我心里仍保留一只退敌的箭,总有一天把鲁仲连助齐攻燕的战书发射出去。

中原的沦陷,函谷关已成了玉门关;收复无望,不知何年何月我还能从那里进入长安。
洛水已经变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视作了燕山。
人们的面容都带着塞外的风沙,中原人也操着羌胡的语调。
现在有的只是申包胥的终日痛苦,哭得两鬓斑白也是枉然。

湘水淼淼一望无际,青青的声芦叶在整齐地生长。
我的思乡之情归到哪里?就在那大江之西、日落的地方。
这遥远的行程已不知该奔向何处,也只好先歇马在这嫩绿的草地旁。
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那杜鹃鸟的叫声,声声凄苦断人心肠。

注释
奔亡:逃亡。题下原注:“淮东。”
田横:战国齐田氏之后。秦末,与其兄田愉起兵复齐刘邓火项羽称帝以后,田横率部下五百人逃往海岛。后田横羞为汉臣,自杀岛中,五百人也自尽。
亭伯:即崔骃,其字亭伯,东汉时人。曾任车骑将窦宪主簿,后让他出任长岑县令,自以为远去,不得意,于是辞官而归故里。
李陵:字少卿,与苏武同时代人。汉武帝时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被困投降,汉朝族灭其家,李陵病死匈奴。
短服:此指胡服。《梦溪笔谈》:窄袖短衣,长靿靴,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靴,便于涉草。
“谈笑”句:言鲁仲连却秦军事。
七贵:泛指把持朝政的贵族。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廷。”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
玉门关:属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函谷,关名,战国时秦置,故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玉关,即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西北小方盘城。
洛川:洛水,即今河南黄河支流洛河。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发源于易县,南入拒马河。洛水,出商州上洛县,经虢州、河南入河。
嵩岳:即嵩山。燕山:燕山山脉,在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口到山海关,东西走向。
申包:指申包胥。
淼淼:水大貌。《广韵》:“淼,大水也。”
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哀苦,好像在叫“不如归去”,使客居他乡之人心生凄恻。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5-808

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至德元载(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于是李白携妻子宗氏南奔,往来于宣城、当涂之间,此五首诗为其奔亡道中所作,记录了人们在战争中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哀痛及自身的处境。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5-808

鉴赏

  第一首诗用的是苏武和田横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在匈奴期间受尽折磨,但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于是匈奴就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田横是齐国君主田氏族人,与从兄田儋、兄田荣一起反秦。后来,韩信破齐,田横自立为齐王,归附彭越。彭越归汉后,田横就率领其宾客和部属伍佰人逃至海岛。后来刘邦先许以封侯安抚田横,未成,就威逼田横归汉。田横从大局出发,同意去洛阳议事,至洛阳附近三十里处自刎,以头献刘邦,刘邦以王礼葬田横。苏武后来归汉了,而李白什么时候能够回归长安呢?这是诗人所困惑的。当时,唐朝的守城将士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当年被困匈奴的苏武、被困海岛的田横一样,也被困在沦陷区内。他与妻子不得不换上胡人的衣装,趁着茫茫的月色,冒着生命危险奔赴长安。他奔走的方向与众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诗人以苏武、田横自况,表现其不屈的气节。

  第二首诗这里化用了崔骃(字亭伯)和李陵的故事。崔骃为幽州从事时,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通,后来刺王失败了,崔骃被提拔为侍御史。后来窦太后临朝,他与窦宪不合,被窦宪排挤,让他“出为长岑长”,他认为太远了,就不去就任。这就是李白所说的“亭伯去安在”。李陵是汉将,与匈奴战,失败了,投降匈奴。李白写这两个人的故事,反映了李白内心的复杂性。亭伯是逃避的,李陵是投降的。李白是想逃避呢,还是想投降?只能留给人们去思考。李白这次奔走的目的地是长安。虽然自己所面临的情势万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到达长安,觐见玄宗,献上自己的灭敌大计。但是,还没等李白到达长安,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急剧的转变。李白在路上也不得不换上胡衣,这正说明了当时形势的严峻。

  第三首诗用的是鲁仲连的故事。鲁仲连,亦称鲁连,战国时名士,多谋略,善言辩。赵孝王九年(前257年),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迫于压力,魏王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赵王犹豫不决。鲁仲连以利害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两国接受其主张,秦军以此撤军。20余年后,燕将攻占并据守齐国的聊城。齐派田单收复聊城却久攻不下,双方损兵折将,死伤严重。鲁仲连闻之赶来,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书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忧虑、惧怕,遂拔剑自刎,于是齐军轻而易举攻下聊城。赵、齐诸国大臣皆欲奏上为其封官嘉赏。他都一一推辞,退而隐居。李白将自己比作鲁仲连,认为自己尚有救国良策,希望能够为玄宗所用。鲁仲连能够成就功业而隐居,而李白呢?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才华和谋略不能被采用而心中忿忿。

  第四首诗用的是申包胥的典故。从这首诗来看,李白的立足点在函谷关内(西)。诗的意思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都被安史乱军占领,所以洛阳之水、嵩山如同边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劝说玄宗抗击叛军,可是此时函谷关以东尽为敌军所得,形势万分危急。李白不得不从华山经商洛大道转道江南,又经溧阳、杭州、金陵,隐居庐山屏风叠,静观形势的变化。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从永王,是因为想效法申包胥恸哭乞师,以救国家之难。

  第五首诗主要抒发诗人在奔亡途中的迷茫情绪。前半部分重在描写途中所见的景物,其景语都是情语。茫茫湖水、青青芦叶都可以看作是诗人愁绪的反映。夕阳就要落入大江对岸的西边了,而诗人的归心还不知在何处,其愁绪不言自明。后半部分进一步抒发愁情。歇马在春草迷离的路边,可见在战乱中不知往哪儿走,诗人心中非常迷茫。而在这个时候又听到了子规鸟的连声啼叫,在几近亡国的危局中又听到这样凄惨的叫声,真有点雪上加霜的感觉,无疑更是加深了诗人的愁情。

  这五首诗是后人研究“安史之乱”爆发前后李白行踪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这些诗中,李白先后引用涉及苏武、田横、崔骃、李陵、鲁仲连等很多历史人物的典故,诉说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战争场景,表达了自己遭逢国家变乱之时的思想情感。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您喜欢
赏析

【商调】梧叶儿_春日感怀闲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春日感怀

闲罗扇,坠锦囊,尘满碧纱窗。燕语鸟衣巷,花开白玉堂,人上紫云娘,月冷妆楼夜香。

早行

鸡声罢,角韵残,落月五更寒。紫塞呼白雁,黄河绕黑山,翠袖上雕鞍,行路比别离更难。

旅思

题新句,感旧游,坐满鸘鸘裘。镜里休文瘦,花边湘水秋,楼上仲宣愁。谁伴我新丰殢酒。

垂虹亭上

三高地,万古愁,行客记曾游。绿树当朱户,青山朝画楼,红袖倚兰舟,借问谁家卖酒?

春日简鉴湖诸友

簪花帽,载酒船,急管间繁弦。席上题罗扇,云间寄锦笺。水畔坠金鞭,不减长安少年。

雪中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风味属谁家?瓦甃悬冰筋,天风起玉沙,海树放银花,愁压拥蓝关去马。

别怀

枕上圆孤梦,灯前赋小诗,泪脸界胭脂。脆管催银字,垂杨绾翠丝,别酒尽金卮,相思病明年那时。

春日书所见

蔷薇径,芍药阑,莺燕语间关。小雨红芳绽,新睛紫陌乾,长日绣窗闲,人立秋千画板。

寿席

晴山翠,明月圆,鹤舞影蹁跹。酒进长生药,花开小洞天,人乐太平杯,八千岁蓬莱地仙。

长沙道中

扁舟兴,淡月痕,薄暮小江村。人入潇湘画,酒倾桑落樽,诗吊汨罗魂,醉卧梅花树根。

山阴道上

云门路,天柱峰,花暗月朦胧。雪冷谁家店?山深何处钟?棹孤篷,兴不尽吟诗信翁。

有所思

人何处?草自春,弦索已生尘。柳线萦离思,荷衣拭泪痕,梅屋锁吟魂,目断吴山暮云。

赏析

【南吕】金字经_菊边细切银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菊边

细切银丝鲙,笑簪金凤毛,酒污仙人白锦袍。教,玉人吹玉箫。木兰櫂,月明杨柳桥。

别情

鉴影羞眉月,枕痕融脸霞,不见才郎憔悴煞。他,暮春方到家。别时话,灞桥杨柳花。

客西峰

夜礼天坛月,晓餐仙洞霞,客至西峰小隐家。茶,翠岩口碧牙。松阴下,石苔铺紫花。

海印方丈

海印波心月,塔铃天外风,一点圆明法空。红,烛花天垂玉虫。梨云梦,小窗梅影重。

鸿山杨氏南园

白玉狮蛮带,紫金獬豸冠,偃月堂深愁万端。官,不如梁伯鸾。青松畔,一壶天地宽。

惠山寺

石刻维摩像,桂香兜率宫,一线甘泉饮九龙,松,翠涛翻半空。若冰洞,试寻桑苎翁。

玄元宫即事

桂子黄金树,竹阴苍玉轩,闲处闲闲玄又玄。渊,九龙山下泉。云游遍,紫霞成地仙。

借李溉之泛湖

杏雨沾罗袖,柳云迷画船,烂醉花前李谪仙。联,半篇人月圆。泥金扇,草书题王莲。

江上即事

翠树擎残月,绿波浮嫩烟,正是新晴雨后天。眠,醒吟李谪仙。沙鸥见,乱飞迎画船。

观九副使小打二首

静院春三月,锦衣来众官,试我花张董四撺。搬,柳边田地宽。湖山畔,翠窝藏玉丸。

步款莎烟细,袖悭猿臂搧,一点神光落九天。穿,万丝杨柳烟。人争羡,福星临庆元。

赏析

贺新郎题阙

白朴白朴 〔元代〕

喜气轩眉宇。念卢郎、风流年少,玉堂平步。车骑雍容光华远,不似黄梁逆旅。抖擞尽、貂裘尘土。便就莫愁双桨去,待经过、苏小钱塘渡。画图里,看烟雨。一樽邂逅歌金缕。望晴川、*峰瀑布,浪花湓浦。老我三年江湖客,几度登临吊古。怅日暮、家山何处。别后江头虹贯日,想君还东观图书府。天咫尺,听新语。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赏析 注释 译文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赏析 注释 译文

遐方怨·花半拆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鸳镜里,绣罗轻。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国谣·双脸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赏析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
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