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素问十六首

方回方回 〔元代〕

反治非反治,缪刺岂缪刺。
不同将无同,不异所以异。
寒热故殊途,左右肯易位。
圣贤善用权,初不失经意。

读素问十六首

方回方回 〔元代〕

三阴与三阳,应天之六气。
五行加相火,于地分六位。
羲画箕子畴,恐亦出此意。
汉儒灾异学,可择但勿泥。

读素问十六首

方回方回 〔元代〕

病人有谷气,面黄无不瘳。
黄不欲太明,如缟裹栝楼。
相工摭绪余,喜色占眉头。
得非许负术,亦从岐伯求。

读素问十六首

方回方回 〔元代〕

真人古不死,变形能登天。
圣人乃其亚,在宥亦长年。
尧舜寿逾百,犹若腒腊然。
后世妄庸子,多欲求神仙。

读素问十六首

方回方回 〔元代〕

用针取工巧,用药称圣神。
伯高不尽言,极艺未易臻。
针法今鲜传,甚于药杀人。
与落庸医手,寡欲全其身。

读素问十六首

方回方回 〔元代〕

素问虽医书,读之患不精。
大可用人国,小亦可用兵。
行所胜不胜,逆从决死生。
勿待阴阳间,关格不相营。

春晚杂兴十二首

方回方回 〔元代〕

漫浪桐江一把麾,往来今积十年诗。
次山自序舂陵集,岂望夔州杜二知。

春晚杂兴十二首

方回方回 〔元代〕

午亭春醉耸吟肩,终是风流不愧天。
屑麦调酥慢熬火,牡丹花共菊芽煎。

题布袋和尚丰干禅师寒山拾得画卷

方回方回 〔元代〕

今有二异僧,一虎随之入城市,
一曳布袋引群小儿,民间不鼎沸喧哄乎。
以人情观之,书本相传如此,
既未亲见,不可信也。
惟寒山、拾得有道之士,实有其人,
有其事,有其诗数十百篇。
如秦楼有美女,杂佩何珊珊;鹦鹉花间养,
琵琶月下禅;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常如此,
芙蓉不耐寒。诗律精妙,
尾句有开有阖。朱文公深赏之,
愚亦赏之,故作如是题。
拼音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十一

方回方回 〔元代〕

蕨拳欲动茗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别秀亭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七载专城閒五载,赖逢此地足娱宾。
高凭远眺最佳处,□饮能吟凡几人。
晚辈渐催前辈老,来时岂料去时贫。
是身朽腐心无愧,他日谁能踵后尘。

别秀亭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秀亭亭上果何似,两水万山图画开。
霜入川原疏草木,烟销城市出楼台。
半空鹭点客悉破,何许笛吹诗句来。
异日梦魂应历历,醉僧同此藉莓苔。

别秀亭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市人指黑应怪讶,拄杖倚空何所为。
戍角征鼙曾汹汹,樵歌牧笛尚熙熙。
风流剩有登临兴,摇落宁无代谢悲。
□□翁诗吾解赋,升平不似放翁时。

别秀亭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作郡说贫人肯信,屋今售矣亦无田。
囊中诗稿三千首,案上书灯十二年。
马死尚难求别马,船归不过驾空船。
秀亭手种花如锦,回首春风一惘然。

别秀亭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醉翁亭记四时乐,我乐谓何宁不惭。
满地落花供妓席,隔江残雪认僧庵。
邦人解学推敲势,野叟时同尔汝谈。
盗贼猖狂兵革沸,谁怜此老苦中甘。

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四首

方回方回 〔元代〕

北曲南歌日日新,红妆不逐落红春。
网鱼野老何曾觑,岂是心肠木石人。

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四首

方回方回 〔元代〕

野蔌随宜酒半醺,富儿盘馔拥红裙。
兰亭会上无丝竹,芥蔕区区笑右军。

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桥四首

方回方回 〔元代〕

尽道西湖久寂寥,红栏干落但空桥。
细思未有苏堤日,且把閒愁着酒浇。

秋日古兰花十首

方回方回 〔元代〕

可待清秋菊共芳,春苗夏叶已先春。
握兰故事人谁识,夙世庞眉汉署郎。

秋日古兰花十首

方回方回 〔元代〕

绿叶梢头紫粟攒,离骚经里古秋兰。
时人误唤孩儿菊,惟有诗翁解细看。
形式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