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海潮声,大地汹若动。败叶俄填坑,顽云总归洞。
噌吰万窍呼,凛列百泉冻。野旷鸣枯桑,原低偃长葑。
阴霾接混茫,噫气来倥倊。冷助玄冥威,狂招韩愈讼。
雷轰号令严,天转机轴空。易水仍萧萧,燕山殊瞢瞢。
不知怒何为,所喜散堪用。倏往捕亦难,逆来受须共。
有时稍纡徐,忽地还放纵。再作疑催诗,横奔惊失鞚。
卑飞争堕鸢,弯卧早藏蝀。沙漠号狐狸,岐山噤鸾凤。
披襟谁敢当,落帽众相哄。点也妨咏归,卢其忧病中。
远应经土囊,细或入石缝。眯目尘簸糠,拂须冰织综。
迸裂沙成河,盘旋城抵瓮。星好怪维箕,鹢飞书乃宋。
拔木周籥缄,扬波越裳贡。汉歌怀沛台,楚赋想云梦。
庐舍遭倾摧,陵园起哀恸。前瞻巧趋跄,后逐遥饯送。
历块势尤颠,下坡力如壅。八极御可游,五湖桴莫从。
先登贲育雄,鏖战邹鲁閧。胡马依北嘶,鲲鱼徙南羾。
天工无乃劳,吾意因尔讽。愧乏吉甫才,穆如难继颂。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摄郡事振手止之,辄直前不顾;则受其牒,不敢以闻。
明日出府,相与拥车下,道中至不可顿足。则冒禁行城上,累累不绝。拜且泣下,至有锁其喉自誓于公之前者。里巷小儿数十百辈罗马前,且泣下。君为之抆泪,告以君命决不应留;辄柴其关如不闻。
日且暮,度不可止,则夺剌史车置道旁,以民间小舆舁至梵严精舍,燃火风雪中围守之。其挟舟走行阙告丞相御史者,盖千数百人而未止。
又明日,回泊通波亭,乘间欲以舟去,百姓又相与拥之不置,溪流亦复堰断不可通。乡士大夫惧蚁蝼之微不足以回天听,委曲谕之,且却且行。久乃曰:“愿公徐行,天子且有诏矣。”公首肯之。道稍开,公疾驰径去。后来者咎其徒之不合舍去,责诮怒骂,不啻仇敌。
呜呼!大官,所尊也;民,所信也。所尊之劾如彼,而所信之情如此,吾亦不知公之政何如也,将从智者而问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