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清代〕
常思为国致升平,每事参差谩有情。天魔未除难学道,国粮不足莫论兵。
痛怜劫运如长夜,起视明星近五更。待得朝廷消息好,笑携儿子赋归耕。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折桂令·自述
元吉 〔金朝〕
【越调】酒旗儿
乔吉 〔元代〕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张孝祥 〔宋代〕
昭君怨·牡丹
刘克庄 〔宋代〕
点绛唇·饯春
王鹏运 〔清代〕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清平乐·留人不住
晏几道 〔宋代〕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白居易 〔唐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宋代〕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宋代〕